4.下列关于“礼和理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学和理学都是中国古代主流的传统文化,是事关中国人安身立命的重要理念,其对整个中国文化和历史影响非常之大。
B.礼教是一种从外部对人的言行加以制约和限定的思想。理学则是一种特别讲究“内省”功夫的精神的自我肯定。所以,礼学强调制而不化,而理学强调化而不制。
C.礼学的功能作用是巩固社会秩序伦理,理学的功能则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所以,礼学的作用是外在的,具体的;而理学的作用是内在的,抽象的。
D.叶适《习学记言》中的“以礼决事,孰若以礼制心”这句话,既真正代表了从礼学到理学的转变,也概括而集中地说明了礼学和理学的区别。
解析:选B。B项说“礼学强调制而不化”说法错误,“礼学”与“理学”相比,虽有“不化”的特点,但并没有“强调”。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所谓礼其实是由不断学习、不断重复的行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进而用习惯来逐渐改变人格。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漫长的过程。
B.礼学把人分成很多等级,用礼来固化等级差别。而理学则淡化以至于抹杀了人在社会中不同等级的观念。从一定程度来讲,理学顺应了社会的发展。
C.由于通过学习、接受礼学进而改变自己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人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吻合的情况,这种“虚伪”的状态是在所难免的。
D.礼学是一种角色性人格,每个人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并且可以互相要求。但理学可以作为一种学术来研究,也可以作为一种修养的手段,但不能用理去要求别人。
解析:选C。C项强加因果。过程漫长不是出现“虚伪”状态的原因。另外,人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长的一段过程”是虚伪的,并非全过程都是虚伪的。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要求人们的言行举止合乎规范,并不追究你内心究竟怎么样。所以,人在学习接受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有外部表现和内部精神不相一致的情况。这也是礼的局限性。
B.礼培养的是角色性人格,它不能统一人精神的内在模式,也不能为我们提供道德因子,更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依归。所以说,礼有一定的局限性。
C.不同时代的礼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先秦之礼是基于当时的分封制的社会制度,由分封制变为郡县制后,就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于是礼就被理学取代了。
D.六朝时期,对礼的研究非常深入全面,学者们针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新问题,来探讨如何用礼的精神和原则来解决现实问题。理学在礼学的基础上产生了。
解析:选C。C项,“于是礼就被理学取代了”说法错误,礼并没有被取代。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7~8小题。(11分)
秋莺
李煜
残莺何事不知秋,横过幽林尚独游。
老舌百般①倾耳听,深黄一点入烟流。
栖迟②背世同悲鲁③,浏亮如笙碎在缑④。
莫更留连好归去,露华凄冷蓼花愁。
【注】 ①百般:一作“百啭”。②栖迟:悠游栖息。③鲁:愚钝,冥顽。④缑:即缑氏山,在河南偃师。相传周灵王太子姬晋善吹笙,作凤凰鸣。后于缑氏山巅修道成仙飞升而去,世间不闻其笙。
7.与杜甫的“自在娇莺恰恰啼”和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相比,这首诗中的“莺”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中的形象,这首诗中的莺是“秋莺”,它“独游”幽林,“老舌百般”“栖迟背世”“悲鲁”“凄冷”,抓住这些关键词,与杜诗、白诗中的“自在”莺和“早莺”对比即可。
答案:杜诗和白诗中的莺都是春莺,是活泼、欢乐、充满生命活力的形象。而此诗中的黄莺则是秋莺,所以它生不逢时,孤独,哀伤。它不知道秋天已经来临,依然穿过幽深的林子独自漫游。它尽力的鸣叫,声音婉转动听,消散在山林之中。它深黄的身影被淹没在苍茫迷离的秋色中。(意思对即可)
8.最后一句,对全诗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结构的理解。最后这句话,写秋莺生活的环境,也是诗人劝秋莺归去的理由,又是一个写景的语句,综合起来看,这句话以景结情,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让人感到秋莺的悲凉处境而产生同情之情。
答案:诗的最后一句“露华凄冷蓼花愁”,描写了秋莺现处的环境将要变得不好的景象,用来作上句劝说秋莺归去的理由之一。以景议事,暗点主旨。以拟想景象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增添了诗的含蓄美。
四、名句名篇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在《劝学》中采用类比和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学习之于君子的重要作用,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话直接概括了君子的独特之处。
(2)《琵琶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音乐曲调从高亢到低沉变化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表现戍边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杀敌立功矛盾心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2)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3)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