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报考
当前位置:中华考试网 >> 高考 >> 特招生 >> 保送生 >> 保送制度终于将要退出历史舞台

保送制度终于将要退出历史舞台

现代金报   2017-01-09  【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的通知》,对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艺术类、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保送生等4项特殊类型招生工作加以规范。根据《通知》要求,2017年秋季及以后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将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条件;从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1月8日人民网)

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好消息,也是让人期盼已久的好决策,备受社会诟病的高考保送制度,终于将要退出历史舞台。

1988年,保送制度重新被引入高考,至2000年全国保送生达到2.5万人,2001年,教育部将保送生规模压缩至每年5000人。高考保送制度有其良好的初衷,譬如作为“唯分数论”之外的绿色通道,可以避免一些优秀学生因高考发挥欠佳而被淘汰。然而实践证明,保送制度乱象丛生,弊大于利,其主要问题在于如下两点。

一是滋生弄虚作假。1995年,河南鹤壁市一所中学保送的8名学生中有7人成绩作假;1996年,湖北某市教委主任利用职权将儿子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使其被保送到名牌大学;1997年,中国人民大学清退3名成绩作假的保送生;2000年,湖南隆回一中的14名保送生有13名弄虚作假……在高考公平越来越成为社会重大关切的背景下,这些丑闻严重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保送制度俨然成了一些人弄虚作假的温床,这个绿色通道很容易被异化为腐败通道。

二是制造教育不公。统计数据显示,保送生名额往往被大中城市的“超级中学”所垄断,而就读“超级中学”的大多是城市学生,偏远农村地区的考生几乎与保送无缘。2012年《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称,省会城市学生获得保送资格的可能性是郊区农村学生的11.1倍,城市学生获得保送的机会更是农村学生的17.2倍!穷乡僻壤的学生,在小学、中学时本就享受了较少、较差的教育资源,当他们参加高考时却再次遭受歧视,双重不公使得城乡教育鸿沟越拉越大,“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地区抬头,很多农村孩子初中毕业就缀学打工,上升通道淤塞,贫穷代际传递。

人们不禁要问:如果某个学生真的很优秀,为什么不能通过正常高考考上好大学?何况现在还有高校自主招生制度,如果某个学生真的很优秀,为什么不能通过自主招生考上好大学?反之,如果一个学生既不能通过“裸考”考上好大学,也不能通过自主招生考上好大学,那便只能说明他并不是很优秀,又凭什么要把他保送到名牌大学?从这些简单道理便可看出,高考保送制度没有理由长久存在,尤其是有了高校自主招生这一绿色通道,高考保送制度更应该逐步取消。

在一个讲求公平的年代,直接将某些考生保送至名牌大学,这样的“特权”太扎眼,它是高考公平不能承受之重,并越来越为民众所无法接受。弊大于利且不合时宜的高考保送制度,是该考虑退出历史舞台了。浦江潮

纠错评论责编:jiaojiao95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