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法律知识
单项选择题
1.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 )。
A.民事主体间民事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B.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而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
C.民事主体所应承担的义务
D.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参见教材P402。
2.下列代理行为中,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是( )。
A.共同代理
B.委托代理
C.双方代理
D.法定代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代理。代理人不得有以下滥用代理权的行为:自己代理;双方代理;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超越代理权限进行代理活动;利用代理权从事违法活动。参见教材P408。
2020年房地产估价师考试题库—网校课程 | ||
考试题库 | 2020房地产估价师焚题库:[历年考题+模拟试卷+错题练习] | 在线做题 |
网校课程 |
2020年房地产估价师网校课程:含四科精讲班+考题预测班+模考试题班;送历年考题+全真摸底评测+考后大师点评+多媒体题库+案例考前直播密训;考试不过可以重学直至通过考试(新老学员同价) 助力备考 考试报名动态当,或者有其他问题需要咨询,请考友们关注收藏【安全工程师考试】栏目。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联系速道 |
在线试听 |
3.将合同分为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的分类根据是( )。
A.法律是否设有规范并赋予一个特定名称
B.合同当事人是否互相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C.合同当事人是否为从合同中得到的利益支付代价
D.法律是否要求合同必须符合一定的形式才能成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合同分类。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根据合同当事人是否为从合同中得到的利益支付代价,可将合同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有偿合同是指当事人为从合同中得到利益要支付相应代价的合同,如买卖合同。无偿合同是指当事人不需为从合同得到的利益支付相应代价的合同,如赠与合同。A是典型合同和非典型合同;B是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D是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参见教材P412。
4.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是( )。
A.要约
B.承诺
C.要约邀请
D.履行合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合同的订立。要约是指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参见教材P413。
5.下列要约邀请中,内容符合要约规定,应视为要约的是( )。
A.寄送的价目表
B.拍卖公告
C.招标公告
D.商业广告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合同的订立。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商业广告,这些属于要约邀请。邀约邀请中,合同中的有些必备项目,还没有落实。但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应视为要约。参见教材P414。
6.下列文书中,不属于要约邀请的是( )。
A.拍卖公告
B.中标通知书
C.招股说明
D.寄送的价目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要约和要约邀请。下列行为属于要约邀请而不属于要约: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商业广告。但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应视为要约。中标通知书,说明已经中标了,要按照标书中的内容确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了,进入实质性合同履行阶段。参见教材P413~414。
7.甲公司拟以2.3亿元的价格收购某科技公司,经协商签订了收购合同,并支付了包括定金在内的总额为6000万元的首付款,余款应于5月31日前全部支付完毕。如在5月31日前未能支付余款,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为( )万元。
A.4600
B.6000
C.17000
D.2300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违约责任。《担保法》规定定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故:23000万×20%=4600万元。参见教材P417。
8.张某购买李某总价款为160万元的一套住房,并按合同约定支付了定金48万元。李某不能履约,则应返还张某( )万元。
A.48
B.64
C.80
D.96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违约责任。《担保法》规定定金的数额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如果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比例超过了 20%,并非整个定金条款无效,而只是超过部分无效。即160万元×20%=32万元的定金条款有效,适用“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也即双倍返还定金:32×2=64(万元),加上多付的定金48-32=16(万元),共计80万元。参见教材P417。
9.不动产需要登记,体现的原则是( )。
A.物权法定原则
B.物权公示原则
C.物权优先原则
D.债权优先原则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权公示原则。各种物权变动和取得必须以一种可以公开的、能够表现这种物权变动的方式予以展示,而决定物权变动取得的效力。参见教材P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