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女儿回来看您不?”第一次见李洪亮时,他正和村里的贫困户胡是春唠嗑,黑黑的皮肤,一对酒窝让笑容特显亲和,很难将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与刻板印象中的村支书形象联系在一起,可就是这个90后的小伙子凭借自己的踏实苦干和锐意创新,当选了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涌塘村大变样
村道上满是建筑垃圾,这里一堆沙,那里横着砖,村前池塘上漂浮着生活垃圾,村部前杂草长得齐了腰,那是2012年9月李洪亮到九江市柴桑区新合镇涌塘村当村官时看到的景象。“对一名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满腔热血,看到这个景象,和自己心里想的还是落差挺大的,也不是没思想斗争,后来想想我就是来支援建设的,于是就下决心,要么不干,要么就好好干。”这一干,就将近六年。
面对着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乡村工作,李洪亮先想到的是要让老百姓住的安心,于是李洪亮就先后实施了三项“安居”工程。这六年,通过村道“畅通”工程、村居“环保”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三大工程,涌塘村也发生了大变化,从一个杂、乱、脏的移民村变成了省级生态村、市级党建示范村!李洪亮也从一名村官干成了村主任,全票当选了村支书(兼村主任)。
恢复了老干渠
涌塘村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是1998年移民建镇时将老干渠进行了改道,改道后的老干渠起不到灌溉的作用,天旱时老百姓们只能一桶一桶的挑水或花资金远地抽水,费时费力费钱,为此百姓都怨声载道,但因为中干渠的修复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村里实在难以负担,所以这个问题一搁就是十几年。
李洪亮就想着一定要为百姓解决这个问题,他经常和区里联系,争取资金,终于在2015年争取到区资金。资金解决了,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挖渠就要取地,谁又愿意在自己的地上挖沟呢!为争取百姓支持,除了先期做好动员工作外,李洪亮他们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先自己挖条沟打好基础,万一遇上阻力也能及时化解矛盾。这样李洪亮带领村委先自己动手挖了一条土沟,遇上百姓不同意就一个一个做工作,终于挖完了这860米的灌溉沟,然后村委将争取到的20多万元投入到沟渠的修建和水泥固化,由于先期沟已成形,后期修建就顺利多了,终于将这个困扰百姓多年的问题解决了。站在地头,看着自己一锄一锄挖出的灌溉沟里水哗啦哗啦地流向各田,李洪亮笑了。
发展产业经济
老百姓们“安居”了,可是如何让他们“乐业”呢?而且村集体经济也急需发展,村建要花钱,发展产业也需要投资,这些不能完全依靠等和要啊,李洪亮就开始运用他年青人的视角来发展产业经济。
涌塘村地理位置较偏,物质资源缺乏,但却有着多年水稻种植的经验,有大面积规模化种植基础,而且地靠城门湖,水资源丰富,于是村里2016年底开始实施“虾稻共作”,套种套养,做到一田双收,2017年市场反响很好,田地出租户一亩租金由200提升到400左右,而大户养殖的经济收入也由500左右提升到2000元左右。田内养殖的清水龙虾获得了市场的极大欢迎,夏天时节,来自南昌、湖北的商家早晨四点左右就早早等在了收购场,最高时龙虾可卖到30多元一斤。作为股份参与者,这给村里也带来了不少经济收益。目前已有500亩实施“虾稻共作”,李洪亮计划着还要加大规模。扩大到1000亩左右。而且他们还想借鉴湖北的成功经验,虾稻、虾鱼、虾鳖看能不能多种套养,提高经济收益。提及以后的发展,李洪亮想在村民增收的基础上壮大村集体经济,凭借省级生态村的优势大力发展有机特色大米,大力发展虾香稻,也想去沿海发达地区去看看他们是怎么发展的。
当上人大代表了,我们问李洪亮有什么想法,他的回答很简单,没什么想法,就是想继续做好工作,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将自身的想法、农村的需要、家乡的建设带到会上,为建设美丽的家乡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是这位90后的年青人让我们再次看到了“工匠”精神,看到了年青人自己的“烙印”!希望能有更多如“李洪亮”一样的年青人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一步一步烙上属于我们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