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时期,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的挑战。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进程中,全省上下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立省的要求,把加快发展与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做到从节约资源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发展循环经济中求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贵州省"十一五 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是我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专项规划之一,该规划从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出发,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全省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任务、重点及保障措施,并与"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行业的规划进行了充分衔接,具有一定的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可作为"十一五"期间或更长时期全省环境保护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 "十五"环境保护回顾和"十一五"环境保护形势
一、"十五"环境保护回顾
(一)"十五"环保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五"计划实施以来,全省环保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和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环境保护"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环境管理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表现在:
1、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十五"期间,全省相继开展了一系列重大污染防治工作,取缔、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浪费资源的"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对超标和没有稳定达标的污染源实行限期治理,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工业企业实施污染物全面达标工程,强化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加强了重点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治理,使全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基本控制。
2005年全省两大流域的八大水系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河流出境断面均达到功能区要求。在所监测的33条河段的73个断面中,水质达到或优于规定功能类别的监测断面占63.5%。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趋于好转,七个城市(六盘水、安顺市、铜仁市、毕节市、清镇市、赤水市和仁怀市)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占统计城市数(12个城市)的58.3%。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有所降低,酸雨频率平均水平呈下降趋势。全省噪声污染控制效果明显。辐射环境质量稳定,总体较好。
![]() | ![]() 填空式考点:习题变形为填空题贯穿于考点内容之中,点中有趣,加深记忆,以题推.. 定价:¥49.00 优惠价:¥40.40 更多书籍 |
![]() | ![]() 敬告读者:《城市规划实务(全新改版)》按照最新考纲编写,作者均为来自中国城市规划.. 定价:¥40.00 优惠价:¥33.80 更多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