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一、城市综合交通的基本概念
1.城市综合交通
分类 |
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可以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它们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关系。 |
城市对外交通 |
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其主要交通形式有: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 |
城市交通 |
广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区)范围以内的交通,或称为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 |
城市公共交通 |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中与城市居民密切相关的一种交通,是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客运交通。包括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地铁、轻轨、轮渡、市内航运、出租汽车等。 |
城市交通系统 |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体现了城市生产、生活的动态的功能关系。 |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
城市道路是城市交通的主要通道,把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运输系统合称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
例题:下列关于城市交通系统子系统构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城市道路、铁路、公路
B.自行车、公共汽车、轨道交通
C.城市道路、城市运输、交通枢纽
D.城市运输、城市道路、城市交通管理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城市交通系统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参见教材P177。
2.现代城市交通的特点与发展规律
发展特征 |
(1)随着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联系和交往的加强,城市交通与城市对外交通的联系加强了,综合交通和综合交通规划的概念更为清晰; |
发展规律 |
现代城市交通最重要的表象是“机动化”。“机动化”的实质是对“快速”和“高效率”的追求,这是符合时代发展精神的,城市交通的“机动化”必然呈迅速上升的趋势。 |
二、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作用及目标
基本概念 |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就是将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内的各类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和用地布局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性综合研究的规划。 |
作用 |
(1)建立与城市用地发展相匹配的、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协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与城市用地布局的关系、与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关系,协调城市中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 |
目标 |
(1)通过改善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交通出行来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率; |
2.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内容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
概念 |
把城市道路交通的现状分析与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结合起来,统称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是城市总体规划纲要阶段的重点工作,也是城市道路交通网络规划的基本依据。 |
基本工作内容 |
(1)现状分析:分析城市交通发展的过程、出行规律、特性和现状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 | |
(2)城市发展分析: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和空间的发展,分析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预测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水平; | ||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
基本工作内容 |
(3)战略研究:确定城市综合交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城市交通政策,预测城市交通发展、交通结构和各项指标,提出实施规划的重要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政策; |
(4)规划研究:结合城市空间和用地布局基本框架,提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初步规划方案。 |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概念 |
把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道路交通网络计算纳入城市道路交通网络的规划中,统称为“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注重城市用地布局相结合,是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阶段的重点内容。 |
基本工作内容 |
(1)规划方案:依据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结合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方案,具体提出城市对外交通、城市道路系统、城市客货运交通系统和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方案,确定相关各项技术要素的规划建设标准,落实城市重要交通设施用地的选址和用地规模; | |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
基本工作内容 |
(2)交通校核:在规划方案基本形成后,采用交通规划方法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校核,提出反馈意见,并从土地使用和道路交通系统两方面进行修改,最后确定规划方案; |
(3)实施要求:提出对道路交通建设的分期安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要求。 |
例题:下列不属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工作内容的是( )。
A.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和空间的发展,分析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和规律,预测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水平
B.提出对道路交通建设的分期安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和管理要求
C.提出城市对外交通、城市道路系统、城市客货运交通系统和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规划方案
D.在规划方案基本形成以后,采用交通规划的方法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进行交通校核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工作内容有规划方案、交通校核、实施要求。参见教材P179。
三、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
(1)城市交通调查的目的和要求 |
目的:通过对城市交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摸清城市道路上的交通状况,城市交通的产生、分布、运行规律以及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
(2)城市交通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 |
收集城市社会、经济现状与发展资料; |
(3)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 |
城市道路交通调查包括对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流量、流向和车速等的调查。通过调查,分析交通量在道路上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以及过境交通对城市道路网的影响,结合道路与用地的功能关系,进一步分析城市交通存在问题的原因。 |
(4)交通出行OD调查与分析(下个知识点具体分析) | |
(5)现状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分析 |
现状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
(4)交通出行OD调查与分析
OD调查的目的 |
OD调查就是交通出行的起、终点调查,目的是为了得到现状城市交通的流动特性,是交通规划的基础工作。 |
交通区划分 |
为了对OD调查获得的资料进行科学分析,需要把调查区域分成若干交通区,每个交通区又可分为若干交通小区。划分交通区应符合下列条件:(1)交通区应与城市用地布局规划和人口等调查的划区相协调;(2)交通区的划分应便于把该区的交通分配到交通网上;(3)应使每个交通区预期的土地使用动态和交通的增长大致相似; (4)交通区的大小也取决于调查的类型和调查区域的大小。交通区划得越小,精确度越高,但资料整理工作会越困难。 |
居民出行调查 |
居民出行OD调查的对象包括年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调查的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经济属性和调查对象的出行特征。 |
货运出行调查 |
货运调查常采用抽样发调查表或深入单位访问的方法。 |
例题:下列不属于居民出行调查的范围的是( )。
A.年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
B.流动人口
C.暂住人口
D.常驻人口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居民出行OD调查的对象包括年满6岁以上的城市居民、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参见教材P182。
四、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与交通预测
1.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框架
(1)市域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框架
研究中要处理好市域城镇发展和城镇内的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
(2)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研究框架
中心城市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要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用地发展和现状分析为基础,注意把宏观城市布局和交通关系与中观城市用地布局及交通关系分开研究。
2.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内容
(1)城市交通发展分析
1)经济、社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与规律分析
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分析和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分析实质上是对城市交通发展的因素和交通需求的分析。研究其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是科学确定城市交通发展目标和策略的基础性研究。
2)预估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水平
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水平的预测包括对城市交通总量发展的预测和对机动车总量发展的预测。
城市交通总量的发展可以通过居民出行分析进行预测;
机动车总量的发展预测方法主要有:弹性系数法、趋势外推法、千人拥有法。
(2)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分析
发展模式 |
主要的城市交通模式有: |
发展目标 |
要形成一个优质、高效、整合的城市交通系统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全面发展。 |
发展策略 |
1.制定适合城市交通发展的交通政策; |
(3)城市交通政策制定
1)城市交通政策
概念 |
是由交通技术政策、经济政策和管理政策组成的多方面相关的政策体系。 |
内容主要有 |
政策目标 |
政策背景 | |
地域范围 | |
政策种类 | |
政府执行机构 |
2)三大城市交通政策
城市交通方式引导政策 |
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使用私人小汽车和自行车等个体交通工具,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实现客运交通系统多方式的协调发展。 |
城市交通地域差别化发展政策 |
根据城市用地布局带来的城市交通特点的不同,在不同的城市地域实施不同的交通政策引导。 |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政策 |
要在加快城市道路、公交系统建设的同时,通过相关的政策和管理措施,调控城市中的机动车流量和在城市中的分布,保持道路交通设施与交通流量的协调发展,努力将网的运行状况维持在合理的水平。 |
例题:下列不属于交通政策范畴的是( )。
A.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B.限制私人小汽车数量盲目膨胀
C.开辟公共汽车专用道
D.建立渠化交通体系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城市交通方式引导政策: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合理使用私人小汽车和自行车等个体交通工具,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实现客运交通系统多方式的协调发展。参见教材P186。
(4)城市交通预测
基本思路 |
城市交通预测是基于城市用地布局和道路交通系统初步方案的工作,预测必须充分考虑城市用地布局关系及由此决定的人在用地空间的分布和流动关系。 |
城市交通流量预测 |
城市交通流量的预测常采用如下方法进行: |
(5)城市交通校核与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的交通评价
要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案进行交通量与通行能力校核和对道路交通设施交通水平进行评价。
包括对道路服务水平进行分析,对道路的运行速度进行评价,对道路设施交通水平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道路网络、道路等级、道路横断面的改善、调整建议。
道路上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称为该道路的服务水平。远期城市道路交通系统高峰小时的服务水平均应在1以下,平均服务水平应在0.8以下。
五、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1.铁路规划
铁路的分类、分级 |
铁路是城市主要的对外交通设施,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与城市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客、货运设施,如客运站、综合性货运站及货场等;另一类是与城市生产、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铁路专用设施,如编组站,客车整备场、迂回线等。 |
铁路场站在城市中的布置 |
在城市铁路布局中,站场位置起着主导作用,线路的走向是根据站场与站场、站场与服务地区的联系需要而确定的。 |
铁路场站在城市中的布置 |
②中间站 |
例题:下列关于大城市铁路客运站选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城市中心
B.城市中心区边缘
C.市区边缘
D.市区高速公路入口处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对外交通规划。铁路客运站应该靠近城市中心区布置。参见教材P188。
2.公路规划
公路的分类 |
根据公路的性质和作用,及其在国家公路网中的位置,可分为国道(国家级干线公路)、省道(省级干线公路)和县级(联系各乡镇)三级。设市城市可设置市道,作为市区联系市属各县城的公路。 |
公路分级 |
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可分为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高速公路为汽车专用路,是国家级和省级的干线公路;一、二级公路常用作联系高速公路和中等以上城市的干线公路;三级公路常用作联系县和城镇的集散公路;四级公路常用作沟通乡、村的地方公路。 |
公路在市域内的布置 |
公路在市域范围内的布置主要决定于国家和省公路网的规划。规划中要注意以下问题:①要有利于城市与市域内各乡、镇间的联系,适应城镇体系发展的规划要求。②干线公路要与城市道路网有合理的联系。③要逐步改变公路直穿小城镇的状况,并注意防止新的沿公路建设的现象发生。 |
公路汽车站场的布置 |
①客运站。大城市、特大城市和作为地区公路交通枢纽的城市,常为多个方向的长途客运设置多个客运站,并与货运站和技术站分开设置。中、小城市一般可设一个长途客运站,或将客运站与货运站合并,也可与技术站组织在一起。 |
3.港口规划
港口选址与规划原则 |
①港口选址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相协调 |
客运港与旅游码头在城市中的位置 |
按港口所在城市的地位、客运量的大小和航线特征分为三个等级,客运量不大的港口可以设置客货联合码头。 |
4.航空港规划
分类 |
民用航空港(机场)按其航线性质可分为国际航线机场和国内航线机场。民用机场又可按航线布局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 |
布局规划 |
在城市分布比较密集的区域,应本各城市使用都方便的位置设置若干城市共用的航空港,高速公路的发展有利于多座城市共用一个航空港。一个特大城市周围可能布置有若干个机场,机场应适度集中,力戒分散建设。 |
与城市的交通联系 |
现代航空技术的发展,要达到机场选址的要求,国际航空港与城区的距离一般都应超过10km。我国城市城区与航空港的距离一般为20~30km,必须努力争取在满足机场选址的要求前提下,尽量缩短航空港与城区距离。 |
例题:客运站是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点,大城市客运站常采用( )布置。
A.通过式
B.尽端式
C.环绕式
D.散点式
E.混合式
『正确答案』BE
『答案解析』客运站的布置有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合式三种。中小城市客运站采用通过式的布局形式;大城市客运站常采用尽端式或混合式布置。参见教材P189。
例题:机场跑道中心与城区边缘的最小距离为( )。
A.5~7km
B.10km
C.15km以上
D.20~30km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机场跑道中心与城区边缘的最小距离为5~7km为宜;如果跑道轴线方向通过城市,则跑道靠近城市的一端与城区边缘的距离,至少要保持15km以上。现代,国际航空港与城区的距离一般都应超过10km。我国城市城区与航空港的距离一般为20~30km。参见教材P193。
六、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形态(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市内交通联系)。
例题:下列不属于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的是( )。
A.城市交通规划
B.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
C.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形态
D.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主要指城市外部交通联系和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用地布局形态指城市骨架关系;城市交通运输系统指市内交通联系。参见教材P194。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满足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要求 |
(1)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组团、各片区地段、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 |
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 |
(1)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 |
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
城市公共事业和市政工程管线,煤气管道及地上架空线杆等一般都沿道路敷设。 |
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
城市道路的布局应尽可能使建筑用地取得良好的朝向,道路的走向最好由东向北偏移一定的角度(一般不大于15°)。从交通安全角度,道路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因为日光耀眼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
例题:下列关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基本要求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城市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组团的分界线
B.城市道路的功能应当与城市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
C.城市道路系统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
D.城市道路系统应当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要求。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城市各组团、各片区地段、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应成为联系城市各组团、各片区地段、各类城市用地的通道,应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2)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道路的功能必须同毗邻道路的用地性质相协调;城市道路系统完整,交通均衡分布;要有适当的道路网密度和道路用地面积率;要有利于实现交通分流;要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应与城市对外交通有方便的联系。3)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4)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参见教材P194。
3.城市道路分类
城市道路既是城市的骨架,又要满足不同性质交通流的功能要求。作为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通道,首先应该满足交通的功能要求,又要起到组织城市用地的作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求按道路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骨架作用和交通地位对道路进行分类,还要按照道路的交通功能进行分析。这两种分类的协调统一是衡量一个城市的交通与道路系统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
城市道路的规划分类 |
快速路 |
是大城市、特大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动脉,也是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联系通道。 |
主干路 |
主干路是全市性的城市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是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主干路大多以交通功能为主,也有少量可以成为城市主要的生活性景观大道。 | |
次干路 |
次干路联系各主干路,并与主干路组成城市干路网。 | |
支路 |
直接为地方服务,以生活服务性功能为主。 | |
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 |
城市道路按功能分类的依据是道路与城市用地的关系,按道路两旁用地所产生的交通流的性质来确定道路的功能。 | |
交通性道路 |
满足交通运输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承担城市主要的交通流量和对外交通联系。特点:车速大,车辆多,车行道宽,道路线型符合快速行驶的要求,道路两旁要求避免布置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根据车流的性质,交通性道路又可分为货运为主的交通干线、客运为主的交通干线、客货混合性交通道路。 | |
生活性道路 |
满足城市生活性交通要求为主要功能的道路。 | |
除上述两种分类外,还可将城市道路分为疏通性道路和服务性道路两大类。当前我国城市中建设疏通性道路是疏解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 |
例题:( )是全市性的城市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
A.快速路
B.主干路
C.次干路
D.支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主干路是全市性的城市道路,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参见教材P197。
例题:下列属于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的是( )。
A.机动车路
B.混合性路
C.自行车路
D.交通性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城市道路的功能分类:交通性路和生活性道路。参见教材P197。
4.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城干路网类型 |
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
方格网式又称棋盘式,是最常见一种道路网类型,适用:地形平坦的城市。优点:划分的街坊形状整齐,有利于建筑的布置,平行方向有多条道路,交通分散,灵活性大。缺点:对角线方向的交通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 |
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
起源于欧洲以广场组织城市的规划手法,最初是几何构图的产物,适用:大城市。优点:放射型干路有利于市中心同外围市区和郊区的联系,环形干路有利于中心城区外的市区及郊区的相互联系。缺点:放射型干路容易把外围的交通迅速引入市中心地区,引起交通在市中心过分集中,同时出现许多不规则的街坊,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道路系统,环形干路容易引起城市沿环路发展,促使城市同心圆式不断向外扩张。 | |
自由式道路系统 |
适用: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特点:没有一定的格式,变化很多,非直线系数较大。 | |
混合式道路系统 |
“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是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后期形成的效果较好的一种道路网形式,如北京。 | |
城市道路网按“速度”的分工 |
城市道路网按速度可以分为快速道路网和常速道路网两大路网。其中,城市常速道路网包括一般机、非混行的道路网和步行、自行车专业系统。规划时要分别考虑其功能要求并加以有机组织。 |
城市道路网按性质 |
城市道路网又可以大致分为交通性路网和生活服务性路网这两个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网络。 | |
现代城市交通对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新要求 |
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是现代化城市和城市道路系统演变的必然和特点。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布置疏通性的城市道路网,把交通性主干路从城市主干路中分离出来,作为疏通城市交通的主要通道及与快速路相连接的主要常速道路。这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为适应现代城市交通发展新特征的重要举措。 | |
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 |
城市道路衔接原则 |
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有四点: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
城镇间道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连接 |
城镇间道路分为高速公路和一般公路。 | |
城市各级各类道路的衔接关系 |
城市快速路应通过立交与城市交通性主干路衔接,再由交通性主干路连接到生活性主干路和次干路,再与支路相联系。城市中重要的生活性主干路可以连接快速路,城市次干路可以与常速公路连接。 |
例题:( )的道路系统适用于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城干路网。
A.方格网式
B.自由式
C.混合式
D.环形放射式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混合式的道路系统适用于大城市、特大城市的城干路网。参见教材P198。
例题:下列( )是城市道路与公路衔接的原则。
A.有利于把城市对外交通迅速引出城市
B.有利于把入城交通方便地引入城市中心
C.有利于过境交通方便地绕过城市
D.规划环城公路成为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路
E.不同等级的公路与相应等级的城市道路衔接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城镇间道路把城市对外联络的交通引出城市,又把大量入城交通引入城市。所以城镇间道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连接应有利于把城市对外交通迅速引出城市,避免入城交通对城市道路,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区道路上的交通的过多冲击,还要有利于过境交通方便地绕过城市,而不应该把过境的穿越性交通引入城市和城市中心地区。参见教材P200。
5.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1)交叉口间距
交叉口的间距主要取决于规划规定的道路的设计车速及隔离程度,同时也要考虑不同使用对象的方便性要求。
城市各级道路交叉口间距
城市类型 |
快速路 |
主干路 |
次干路 |
支路 |
设计车速(km/h) |
≥80 |
40~60 |
40 |
≤30 |
交叉口间距(m) |
1500~2500 |
700~1200 |
350~500﹡ |
150~250﹡ |
注:*小城市取低值
(2)道路网密度
城市干路网密度 |
城市干路总长度包括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和次干路的总长度。规范规定大城市一般选用 |
城市道路网密度 |
城市道路总长度包括所有城市道路的总长度。在单纯考虑机动车交通的可忽略步行、自行车专用道。规范规定大城市一般选用 |
(3)道路红线宽度
概念:道路红线是道路用地和两侧建设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道路红线宽度又称路幅宽度。一般情况下,道路红线就是建筑红线,即建筑不可逾越线。
在总体规划阶段 |
根据交通规则、绿地规划和工程管线规划的要求确定道路红线的控制宽度要求,以满足交通、绿化、通风日照和建筑景观等要求,并有足够的地下空间敷设地下管线 |
在详细规划阶段 |
根据毗邻道路用地和交通的实际需要确定道路的红线宽度,有退有进 |
不同等级的道路的红线宽度
道路 |
快速路 |
主干路 |
次干路 |
支路 |
红线宽度(m) |
60~100 |
40~70 |
30~50 |
20~30 |
(4)道路横断面类型
依据车行道的布置命名横断面的类型 | |
一块板道路横断面 |
不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的道路横断面称为一块板断面。一块板道路的车行道可以用作机动车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以及大量作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次干路及支路。 |
两块板道路横断面 |
用分隔带划分车行道为两个部分的道路横断面。 |
三块板道路横断面 |
利用两条分隔带将机动车流和自行车流分开,车行道上可布置多层次的绿化。适合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自行车交通量较大,而又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畅通要求的生活性道路或客运交通干路 |
四块板道路横断面 |
在三块板的基础上,增加中央分隔带,解决对向机动车相互干扰的问题。四块板道路的占地和投资都很大,交叉口通行能力较低。 |
(5)城市道路横断面选择与组合
快速路 |
城市快速路在必须穿越城市组团内中心地段时,可以采用高架方式与城市主干路立体组合,或选用四块板横断面,降低等级为城市交通性主干路 |
主干路 |
城市交通性主干路的横断面应该是机动车(准)快车道与机非混行的慢车道的组合形式(常为四块板形式)。 |
次干路、支路 |
次干路和支路宜布置为一块板横断面 |
例题:城市交通性主干路的横断面应该是机动车快车道与机非混行的慢车道的组合形式,常为( )块板横断面形式。
A.一
B.二
C.三
D.四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四块板横断面如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的组合断面时存在矛盾。如果采用机动车道、非混行慢车道的组合时,车道分隔带不间断布置,可以形成兼具疏通性和服务性的道路功能。
6.城市交通设施规划
(1)城市交通设施的分类
城市交通设施包括城市各类交通枢纽设施、道路立交桥梁设施和停车设施。
城市交通枢纽又可分为客运交通枢纽和货运交通枢纽。
(2)城市交通枢纽在城市中的位置
客运交通枢纽的布置 |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指城市对外客运设施(铁路客站、公路客站、水运客站和航空港等)和城市公共交通枢纽。 |
货运交通枢纽的布置 |
货运交通枢纽包括城市仓库、铁路货站、公路运输货站、水运货运码头、市内汽车运输站场等,是市内和城市对外的货物储存、转运的枢纽,因而是城市主要货流的重要的出行端。货运交通枢纽的布局应与产业布局、主要交通设施、城市土地使用等密切结合,尽量靠近发生、吸引源,以实现物流组织的最优化,减少城市道路交通量。 |
(3)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布置
跨河桥梁 |
沿河流两岸布局的城市要合理布置跨河断梁。为满足两岸交通联系又不影响河道的水流条件,一般按城市主干路的位置设置跨河桥梁。在城市中心地段可以按次干路设置桥梁,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步行桥或自行车桥 |
立体交叉 |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布置主要取决于城市道路系统的布局,主要应设置在快速路的沿线上,在交通流量很大的疏通性交通干路上,也可设置直通式立体交叉,以保证快速交通的畅通。 |
(4)城市停车设施的布置
城市出入口停车设施 |
即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是为外来或过境货运机动车服务的停车设施。这类停车设施应设在城市外围的城市主要出入干路附近 |
交通枢纽性停车设施 |
主要是在城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和城市客运交通换乘枢纽所需配备的停车设施,是为疏散交通枢纽的客流、完成客运转换而服务的。这类停车设施一般都结合交通枢纽布置 |
生活居住区停车设施 |
目前主要为自行车停放设施。一些居住小区在住宅底层设置半地下的私家停车库,只可停放自行车,并可兼作杂物储藏室,如停放机动车将会导致噪声影响 |
公共停车设施 |
根据城市商业、文化娱乐设施的布局安排规模适宜的以停放中、小型客车为主的社会公用停车设施。一般这类停车场地应布置在商业、文娱中心的外围。 |
城市外围大型公共活动场所停车设施 |
包括体育场馆、大型超级商场、大型公园等设施配套的停车设施,这类停车设施的停车量大而且集中,高峰期明显,要求集散迅速 |
道路停车设施 |
是指道路用地内的路边停车带等临时停车设施。一般一处路边临时停车带的停放车位数以不超过10辆为宜,宜采用港湾式停车方式布置 |
例题:城市交通设施包括城市各类( )。
A.交通枢纽设施
B.客运交通枢纽
C.货运交通枢纽
D.道路立交桥梁设施
E.停车设施
『正确答案』A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城市交通设施的分类。城市交通设施包括城市各类交通枢纽设施(城市交通枢纽又可分为客运交通枢纽和货运交通枢纽)、道路立交桥梁设施和停车设施。
例题:下列关于停车设施布置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城市商业中心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一般应布置在商业中心的外围
B.城市商业中心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一般应布置在商业中心的核心
C.城市主干路上可布置路边临时停车带
D.城市次干路上可布置路边永久停车带
E.在城市主要出入口附近应布置停车设施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停车设施的类型中,城市出入口停车设施即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是为外来或过境货运机动车服务的停车设施。城市各级商业、文化娱乐中心附近的公共停车设施:根据城市商业、文化娱乐设施的布局安排规模适宜的以停放中、小型客车为主的社会公用停车设施,一般这类停车场地应布置在商业、文娱中心的外围,步行距离以不超过100~150m为宜,并应避免对商业中心人口广场、影剧院等建筑正立面景观和空间的遮挡和破坏。道路停车设施:城市总体规划应该明确城市主干路不允许路边临时停车,只能在适当位置设置路外停车场。城市次干路应尽可能设置路外停车场,也可以考虑设置少量的路边临时停车带,但需要设分隔带与车行道分离。
7.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
(1)现状调查,资料准备;
(2)城市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
(3)交通规划初步规划方案;
(4)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
(5)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
8.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规划
(1)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的目的和作用
城市交通组织规划就是在满足城市交通基本需求和符合交通规律的前提下,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城市道路上不同种类的交通的通行进行组织,使城市交通在城市中的分布适应城市不同地段、不同道路网的通行需求和通行容量。
(2)城市道路交通组织的方法
区域控制 |
包括:(1)步行区——限制一切车辆通行,可以通行专用游览车,通常设置于商业中心地段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内; |
路线控制 |
包括:(1)步行路——设置于步行区或狭窄街巷 |
时段控制 |
主要是在昼间一定时段内配合区域控制和路线控制的交通控制措施,包括:(1)货运车辆时段禁行;(2)社会车辆时段禁行 |
(3)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编制
规划阶段 |
对应于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总体道路交通组织规划”,主要从宏观和中观的角度解决城市整体的道路交通组织问题。 对应于城市详细规划阶段的“地段道路交通组织规划”,要解决城市局部微观的道路交通组织(包括停车设施的安排)问题 |
规划的图纸表现 |
“城市总体道路交通组织规划”的图纸应包括:(1)交通限制区图;(2)道路交通组织图; |
例题:所谓时段控制,是指要在( )一定时段内配合区域控制和路线控制的交通控制措施。
A.昼间
B.夜间
C.工作日
D.周末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时段控制,主要是在昼间一定时段内配合区域控制和路线控制的交通控制措施。
七、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1.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规划思想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2)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整体协调发展。
2.城市公共交通类型和特征
轨道公共交通 |
地铁 |
第一条电力驱动的地铁线路是1890年在伦敦开通的。1969年北京建成我国第一条地铁线路。 |
轨道公共交通 |
轻轨 |
现代化的轻轨系统具有转弯半径小、低地板等特点,在信号自动控制下,能安全快速地完成中等客运量的客运任务。轻轨系统车辆轻,乘、降方便,车站设施简单,线路工程量小,造价较低。 |
轨道公共交通 |
市郊铁路 |
市郊铁路源于市郊铁路通勤线路,是位于城市外围,联系城市与郊区的轨道交通方式、由于市郊铁路服务于人口密度相对稀疏的郊区,站间距离比市区大,使得列车的运行速度可以提高很多,其最高速度可达100km/h以上 |
有轨电车 |
有轨电车具有运载能力大、客运成本低的优点,其设备同无轨电车,但还要铺设轨道和设置专用的停靠站台。缺点是机动性差、造价高、速度低、行驶时会产生震动和噪声 | |
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 |
城市公共交通的设备,以公共汽车最为简单,有车辆、车场以及沿线路设置的停靠站和首末站。近年来出现一种新的道路上的快速公交线路,又称BRT,即在城市道路中央设置专用的公交车道,设置专用的停靠站台,运行专用的公共汽车车辆和交通信号灯 | |
公共交通工具比较 |
地铁等轨道公共交通具有速度快、载客量大、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小,对道路上的交通干扰少等优点,但建设和运营成本高;出租汽车交通具有灵活、速度快、门到门服务等优点; |
公共交通工具技术经济特征表
指标 |
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 |
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 |
BRT |
有轨电车 |
公共汽车 |
单向客运能力 |
3.0~6.0 |
1.5~3.0 |
1.5~1.8 |
1.0~1.5 |
0.8~1.2 |
平均运送速度 |
30~40 |
20~35 |
16~30 |
14~18 |
16~25 |
发车频率 |
20~30 |
40~60 |
20 |
40~60 |
60~90 |
运输成本(%) |
100 |
>100 |
|
>200 |
>200 |
使用年限(年) |
30 |
30 |
|
20~30 |
15~20 |
例题:( )具有灵活、速度快、门到门服务等优点。
A.地铁
B.有轨电车
C.城市公共汽车
D.出租汽车交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共交通工具比较。轨道公共交通具有速度快、载客量大、能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小,对道路上的交通干扰少等优点,但建设和运营成本高;出租汽车交通具有灵活、速度快、门到门服务等优点;而以公共汽车为代表的公共交通具有安全、迅速、准时、方便、可靠、成本低等优点,服务面比上述两种公共交通要广。
3.公共交通常用专业术语
客运周转量(年/日) |
(年或日)公共交通乘车人次与乘车距离乘积的总量 |
客运能力 |
公共交通工具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运送的客位数 |
运送速度 |
公共交通线路全程(首末站之间)行程时间除线路长度所得到的平均速度,是衡量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指标 |
公共汽车拥有量指标 |
国家规定以车长7~10m的640型单节公共汽车作为城市公共汽车标准车,规划城市公共汽车拥有量指标,大城市为800~1000人∕标准车,中、小城市为1200~1500人∕标准车 |
公共交通线网密度 |
每1km2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共交通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长度;一般要求市中心区的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km∕km2 |
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 |
公共交通线路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 |
线路非直线系数 |
公共交通线路首末站之间实地距离与空间距离之比,不应大于1.4 |
公共交通线路平均长度 |
城区公共汽、电车主要线路每条的长度宜为8~12km,特大城市不宜超过,郊区线路的长度视实际情况而定;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不宜大于40min的行程 |
乘客平均换乘系数 |
即为城市居民平均一次出行换乘公共交通线路的次数,是衡量乘客直达程度的指标。大城市不应大于1.5,中、小城市不应大于1.3 |
站距 |
公共交通的站距应符合表5-16的规定(见教材P218) |
4.现代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的基本理念
(1)目标和原则
目标 |
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的系统结构,配置公共交通的车辆、线路网、换乘枢纽和站场设施等,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城市高峰客流的需求。 |
原则 |
(1)符合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多样、便捷、舒适的公交服务; |
(2)规划要求
大、中城市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取代远距离出行的自行车,控制私人交通工具的过度发展。
小城市应完善市区至郊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
规划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人的特大城市,应规划设置快速轨道交通线网。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应做到在客运高峰时,95%的居民在乘用公共交通时,单程最大出行时耗符合表5-17的规定。
不同规模城市的最大出行时耗和主要公共交通方式
城市规模 |
最大出行时间 |
公共交通主要方式 | |
大城市 |
>200万人 |
60 |
大、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 |
100万人~200万人 |
50 |
中运量快速轨道交通、公共汽车、电车 | |
<100万人 |
40 |
公共汽车、电车 | |
中等城市 |
35 |
公共汽车 | |
小城市 |
25 |
公共汽车 |
(3)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
公共交通的效率与质量 |
快慢分流、主次分流,建设公交换乘枢纽是提高公共交通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关键。 |
现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 |
现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除出租车外)应该是:以公共交通换乘枢纽为中心,以轨道和市级公交快车线路为骨干,以组团级公交普通线路为基础的配合良好的完整系统 |
公交换乘枢纽 |
公交骨干线路和普通线路实现系统衔接的重要设施是公共换乘枢纽。在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中,公交换乘枢纽是关键性的设施,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核心设施,应结合城市对外客运交通枢纽、城市各级公共中心、市级公交干线的交汇点进行布置,解决内外客运交通的衔接和转换,以及市级公交快车线路同组团级公交普通线路间的衔接和转换 |
(4)公共交通线网布置与用地布局、道路的关系
公交普通线路要体现为乘客服务的方便性,要与城市用地密切联系,应布置在城市服务性道路上。城市快速道路应尽可能与城市用地分离,与城市组团布局形成“藤与瓜”的关系;而快速公交线路应尽可能将城市中心和对外客运枢纽串接起来,与城市组团布局形成“串糖葫芦”的关系。
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实践经验,城市快速轨道公共交通线路应该使用专用通道,与城市道路分离而不宜互相组合;准快速的公交快车线路则应主要布置在主干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以保障其通行条件。各种公交线路与城市道路的匹配关系如下表所示。
公交线路与城市道路的匹配关系
与道路分离的专用通道 |
城市道路 | ||||
城市快速路 |
交通性主干路 |
生活性主干路 |
次干路 |
支路 | |
地铁 |
公交性直达快车线 |
公交大站快车线(公交专用道)、公交普通线 |
公交大站快车线(公交专用道)、公交普通线 |
公交普通线 |
公交普通线 |
5.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系统确定 |
小城镇可以不设公共交通线路,或所设的公共交通线路只起联系城市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工业中心、体育游憩设施和乡村的辅助作用。 |
线路规划 |
规划依据 |
(1)城市土地使用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和主要人流集散点布局; |
线网布置原则 |
(1)满足城市居民上下班出行的乘车需要,同时要满足生活出行、旅游等乘车需要; | |
线网规划基本步骤 |
(1)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总体规划的用地布局结构,确定公共交通线路网的系统类型; |
6.公交换乘枢纽与场站规划
(1)公交换乘枢纽分类、分级
市级换乘枢纽 |
对外客运 |
组团级换乘枢纽 |
设置在各组团中心或主要客流集中地的市级公交干线与组团级普通线路衔接换乘的公共交通换乘枢纽。 |
特点设施公交枢纽 |
包括城市中心交通线控区换乘设施、市区公共交通线路与郊区公共交通线路衔接换乘的枢纽和为大型公共设施服务的换乘枢纽等 |
(3)公共交通场站规划
公交车场 |
公交车场通常设置为综合性管理、车辆保养和停放的“中心车场”,也可以专为车辆大修设“大修厂”,专为车辆保养设“保养场”,或专为车辆停放设“中心站”。 |
公交枢纽站 |
公交枢纽站可分为换乘枢纽、首末站和到发站三类。 |
公交停靠站 |
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以半径300m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半径500m计算,不得小于90%。 |
出租车营业站 |
出租汽车采用营业站定点服务时,营业站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km,其用地面积为250~500m2 |
试题来源:[2019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焚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