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发热
一、发热的概念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正常体温36℃~37℃左右。
生理变异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略有差异,且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稍有波动。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在24小时内下午体温较早晨稍高;妇女在月经前及妊娠期、剧烈运动、劳动或就餐后体温也可略升高。老年人因代谢率稍低,体温相对低于青壮年。在高温环境下体温也可高于日常。
二、发热的病因
能引起发热的原因甚多,I临床上大致可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大类,其中以前者较为多见。
(一)感染性发热
是指各种病原体感染所致的发热。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蠕虫、朊毒体。
(二)非感染性发热
是指由各种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常见的有:血液病、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肿瘤、中毒、过敏反应、创伤、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三、发热的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分度
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37.30C~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二)常见的热型及临床意义
将不同时间测量的体温度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并将其连接成曲线即为体温曲线。发热病人的体温曲线可有一定的规律,称为热型,不同的病因所致的热型也不同。分析病人的热型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临床上常见的热型如下:
1.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h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是指高热持续数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出现的体温曲线类型,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5.波状热是指体温逐渐上升,发热数日后逐渐下降,数日后又再发热数日的热型,可见于布氏杆菌病、登革热等。
6.不规则热是指发热病人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的热型,可见于流行性感冒、败血症、癌性发热等。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