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艺术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它是艺术家在自身对生活的长期积累和深人体验的基础上,注入审美的认识、感受和思考,生成新的审美意象,并运用恰当的艺术语言将其物化和表现的过程,即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媒介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它是联结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中心环节,是艺术生产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从总体上可以大致划分为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表现这样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但这种划分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事实上这三者并不能截然分开。在艺术表现过程中,仍在不断地补充或修正原来的艺术构思;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则已经考虑到艺术体验和艺术表现的问题了。
一、艺术体验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准备阶段。它是创造主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的过程。
艺术体验是艺术创作的起始阶段,也是艺术创造的准备阶段。这种准备或酝酿的过程可能是自觉的,也可能是不自觉的,可能时间较短,也可能有相当长的时间。总体上讲,艺术体验可以区分为平时的审美体验积累和为具体艺术创造目的而对具体的审美对象进行集中审美体验两种。优秀的艺术家都十分重视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积累对生活的审美体验,在体验中保持自己对生活印象的鲜活生动的原生形态。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画家苏里科夫是著名的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在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讲到生活体验有时可以成为触发创作灵感的契机,他说到这么一件事:“许多年前,我偶然看见雪地上有一只乌鸦。乌鸦站在雪地上,一只翅膀向下垂着,一个黑点停在雪地上。在好些年里,我不能忘记这个黑点。后来,我画了《女贵族莫洛卓娃》。”在这幅画中,因反对沙皇、同情人民而遭受监禁和流放的女贵族莫洛卓娃,正是穿了一件黑色的衣服被游街示众,在茫茫人海中她的黑衣服格外醒目。显然,画家多年前的深切体验,成为创作这幅著名油画的重要契机,成为后来艺术构思和表现的重要准备。由此可见,无论是哪一艺术门类的艺术家,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生活素材和审美体验,为艺术创造积淀丰厚的审美经验。除了平时积累,还需要艺术家在艺术创造的开始阶段进一步有目标地丰富艺术体验,在长期的审美经验基础上,充分调动情感、想象、联想等心理要素,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审视、体味和理解。如徐悲鸿画奔马,首先因为他平时具有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对民族从危难之中腾飞崛起的热望,对民族解放事业的深切体验,同时,也有对奔马的审美体验,才可能选择以奔马形象表现民族为自由解放而勇往直前的情怀。但是,要画好奔马的形象,充分体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艺术家还必须对“马”这个特定的审美对象进行具体的观察、研究,体味马的骨骼结构、动态特征,为具体艺术形象的构思做好准备。
艺术体验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材料的储备和审美经验的积累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除了自身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技巧与才能外,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生活素材。一个具有创作才能的艺术家,倘若长期脱离社会生活的哺育,失去时代精神的滋养,在他的心海中就可能不会涌起创作冲动的波涛,笔端也会感到枯竭。因为艺术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有实际意义的艺术想象,都是要以丰富的生活信息(包括前人的生活信息)即相关的诸多表象做艺术思维和艺术想象的材料的,即便是浪漫主义的幻想和虚构。
材料的储备是指生活素材的积累。艺术创造的基础是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和经历,艺术活动不仅起源于社会实践,而且艺术活动的本源也是社会实践。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生活素材的积累,是不可能有成功的艺术创造活动的。如雨果早在16岁时,曾在巴黎法院门前的广场上亲眼目睹了一个年轻女仆因所谓盗窃罪遭到酷刑时的惨状,使他深为震惊,久久不能忘却。这种深切的感受和体验,他在十多年后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和四十年后创作的《悲惨世界》中,都有所反映和体现。再如刘勰所讲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杜甫所说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都是艺术家饱含情感的切身体验,是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生动表述。
一般来说,获取艺术创作材料的途径,有时是直接的,有时则是间接的。直接参与某个方面的社会生活实践,在生活中同各种人发生密切的交往关系,了解和熟悉各种人的不同经历、情感与心态,并在这种直接的交往中,把自己置于其中,与社会和他人联系起来,从而使自己洞悉社会和人生的本质,获得深切的感受,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许多艺术家的创作材料均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直接经历、参与和独特的人生体验,这种方式,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是真切的,而且往往是深刻的和独到的。由于人们受到生命过程的时间限制和生活领域的空间制约,不可能对历史和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能直接参与;又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与美丑交织,艺术家也没有必要事事亲历。所以,艺术家获取艺术创作材料,更多地要依靠间接的方式。间接的方式可分为对文化典籍、文字资料、报纸期刊的查阅,以及听他人讲述、搜集民间传说等。通过这些形式,了解和掌握不同时代、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别的浩繁的人类生活材料,获取前人或当代人提供的思想成果,再经过自己的取舍、筛选和加工,使之成为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材料。
对社会生活材料的搜集与掌握并不能代替对生活的体验。艺术家应当在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审美评价,注入自己的审美情感,对客体事物进行深入的审视与体验,并在其中产生独特的艺术感受、领悟与艺术发现。
(二)审美发现和审美领悟的发生
艺术的体验和审美发现是指为了一定的创作目的而进行的集中的艺术体验,以及在审美体验中产生审美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摈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审美体验中。如元代大画家赵子昂为了画马,不仅运用自己的视觉和听觉观察、感知马的特征,还在观察马时,解开衣服,趴在地上,学着马的跑跳腾跃等各种动作,运用自己的触觉、运动等等来进行切身体验,使自己的感受更加真切。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大师范宽,为了创作山水画,只身一人到人烟稀少的太华山和终南山居住,长年累月地观察山中的自然景色,体验山水的四时变化、晨夕不同,在清贫艰苦的野外生活中神与物游。这种全身心的艺术体验不仅使范宽熟悉了山水风光,而且加深了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使他能够在以后的山水画创作中融进更深的意境。此外,通过对山水体验的独特审美发现,启发了他对传统笔墨技法的突破,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画创作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范宽的画迹现仅存四幅,均为成就极高的稀世珍宝,其中最能代表其风格特色的《溪山行旅图》,画面上一座大山迎面矗立,山崖陡峭浑厚,山间飞瀑如练,山下薄雾空蒙,气势逼人,使观者如对真山,山石质感清晰可见,山问小路上隐约可见的骡马车辆,更使人感受到深山行旅的艰难。如果没有画家在秦陇山区露宿山林村野之间、饱尝行旅之苦的艺术体验和审美发现,这幅画是不会画得如此气韵生动,令观者犹如身临其境的。
(三)创造欲望的萌动及动机的生成
艺术家创作活动的发生,还需要较强的创作欲望和动机驱使。动机,是艺术家从事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正是由于某种外部原因的刺激,触动了艺术家心理上的敏感点,使创作主体生发了强烈的精神需要,并逐渐形成较为明确的意念,驱动着艺术家进入以艺术的手段加以表现和渲泄的过程,并在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艺术家在观察、体验、感知生活的过程中,必然有大量的所见、所闻、所感,这些东西在脑中的积淀会越来越多,一旦这种积淀升华到不吐不快的程度时,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和创作欲望就会变得一发不可收。无数艺术家的创作事例证明,他们创作动机或冲动的形成,往往与丰富的生活现象以及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独特感受有关。例如,郑板桥画竹,就是由于他平生酷爱竹子,经常注意观察和体验,尤其是在秋天清晨早早起床到园中观看竹子,只见烟光、日影、露气都浮动于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这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不禁使画家怦然心动,“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因而磨墨展纸,落墨倏作变相”,使“眼中之竹”和“胸中之竹”就成了“手中之竹”。冼星海青年时期在巴黎学习音乐期间,曾创作了一个颇受赞誉的作品《风》。他在回忆这个作品的创造动机时也讲到,他在他作这一作品期间生活贫困,住在一间门窗破旧的小房子里,甚至连棉被都送当铺了,寒夜奇冷难以入眼,只得点灯写作。“我伤心极了,我打着颤听寒风打着墙壁,穿过门窗,猛烈嘶吼,我的心也跟着猛烈撼动,一切人生的,祖国的苦、辣、辛、酸、不幸,都汹涌起来。我不能自已,借风述怀,写成了这个作品。”尽管艺术家的创作动机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独特的体验与生活的积累始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作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艺术构思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它是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对生活素材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的过程,其中融入了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了主体和客体统一、现象与本质统一、感性与理性统一的艺术意象。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艺术构思活动就是在艺术家头脑中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而以后的艺术传达活动则是把这种审美意象通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物态化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形象。
(一)构思的方式及运作
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中心环节,是创作主体对客体进行改造制作的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不经过艺术构思,创造客体就不能升华为艺术,也就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作品。构思的方式及运作有:
1.整合
整合,即调动材料储备和生活积累,根据创作意图将有关的意象进行整合,产生复合意象这其实是将艺术创造客体深化的过程。鲁迅的《阿Q正传》发表后,曾经有不少人对号入座,认为鲁迅是在讽刺他们,事实上,阿Q这一人物形象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而是叠加了当时许多中国人的一般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而构思出来的典型形象。
2.变形
变形,是指艺术家在构思中以一定的审美原则为指导,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对客观对象做较大的改动和重建,甚至以违反常规事理的手法创造艺术意象的方式。变形作为一种主体审美能动创造的手段,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而在艺术构思阶段就已显得非常重要。在各类艺术品种的创作中,变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的艺术创作中,更是常常运用变形手段,突出艺术家对生活的强烈感受。例如卡夫卡在《变形记》中所描述的那样,格里高利一觉醒来,变成了一只大甲虫。达利在《内战的预兆》中把人五脏悬置,中心掏空,危机感充透灵魂和肉体。这些生动的艺术形象,虽然具有极大的创造性,但归根到底,并不是凭空想象产生的,而是艺术家原有的生活体验与生活积累的变形。
3.移情
移情,即艺术家在对周围世界进行审美观照时,不是主观的被动感受,雨是自我意识、自我感情以至整个人格的主动移入,而通过“移入”使对象人情化,达到物我同一,自我从对象中看到自己,获得自我的欣赏,从而产生美感。艺术主体正是这种主观感情的给予者。
4.意蕴的凝结
意蕴,是指艺术作品体现出来的艺术家的主观意图和审美理想,它应当是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正是这个意思。而意蕴的凝结就是指艺术家将自己这种主观意图和审美理想灌注于艺术意象之中,并使意象充盈和昭示了主体意图和审美观念的过程。因而,立意就成为艺术构思中必不可缺的一环。立意的过程,就是艺术意象渐趋成熟、主题思想渐趋完善的过程,是使艺术意象的内在灵魂不断升华的过程。立意的深浅,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水平的高低,立意的高下,直接表现了艺术家认识能力和审美倾向的基本水准。艺术意象中的“意”是审美认识和审美感情的统一。因此,艺术家的审美认识和思想倾向如何,决定了艺术意象的基本精神状貌;艺术家审美感情的基调与强度,也导引着艺术意象的情感趋向。二者的结合与交融,奠定了将要形成的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
由此可见,艺术构思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的成功与否,它是艺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上承观察和体验生活,下接意象物化。它是由生活表象到艺术形象第一个审美认识飞跃的结果,又是由艺术意象到艺术形象第二个审美认识飞跃的前因。通过艺术构思而产生的艺术意象便是生活表象和主体审美意识的统一,艺术构思也是将生活表象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高度融合的典型化的过程。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艺术构思在艺术创作中的中心环节和地位。
(二)艺术意象的形成
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在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审美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方式和语言为媒介,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境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这是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艺术创作的最后完成阶段。没有艺术意象的物化,也就谈不上是真正的艺术创作。就艺术创作来说,艺术意象和艺术形象是互为表里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当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了艺术意象以后,意象物化就变成了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了。
艺术意象的形成,与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许多心理因素,如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其中在艺术构思活动中,想象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想象在艺术构思活动中之所以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因为想象具有在原来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所谓想象,就是我们的大脑两半球在条件刺激物的影响之下,以我们从知觉所得来而且在记忆中所保存的回忆的表象的材料,通过分析与综合的加工作用,创造出来未曾知觉过的甚至是未曾存在过的事物的形象的过程。”正是由于想象具有这种创造的能力,使它在艺术创作构思活动中占有核心的地位。艺术家们可以凭藉想象创造出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创造出艺术家未曾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和未曾亲身接触过的人物,为艺术家们开拓了无限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地去进行艺术构思。一般来讲,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形式。再造想象是把自己记忆中或别人描述过的形象在头脑中产生出来,而创造想象则不局限于原有的感性形象,它是在大量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崭新的形象。虽然想象具有极大的自由性,但归根到底,想象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离不开艺术家原有的生活体验与生活积累。从根本上讲,客观现实是想象活动的源泉和内容。
毫无疑问,艺术构思是异常复杂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多种心理因素在这一过程中相互渗透和融合,最终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与此同时,艺术构思又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有时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托尔斯泰在谈到《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的构思时讲,他最后花费了十来年的时间,几次抛弃或修改原来的构思,才最终完成了这部宏大浩瀚的作品。歌德的名著《浮士德》更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构思过程,早在1770年歌德求学时代就开始构思这部作品,直到1831年,即作者逝世的前一年才最后完成,延续将近60年。由此可见,优秀的艺术家是十分重视艺术构思并认真地进行艺术构思活动的。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