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成人高考 >> 专升本模拟试题 >> 政治 >> 文章内容

报考指南

招生简章

点击排行

2020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强化练习及答案(二)

来源:考试网  [ 2020年3月19日 ]  【

  1.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这里的“基础”指的是(C)

  A.价值

  B.认识

  C.实践

  D.事物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知识。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B)

  2.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

  A.科学推理的驳斥

  B.实践的发展

  C.唯物主义在斗争中不断战胜唯心主义

  D.不可知论内在的矛盾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恩格斯说:“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正确答案是B。

  3.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表明人的才智(C)

  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

  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

  C.发展的动力在于实践

  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的智力”属于认识范畴,“改变自然界”指的是实践。显然,题干论及的是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选项A、D为干扰项首先排除。题干讲的不是人的才智的来源问题,而是实践锻炼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主体对世界的反映能力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即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所以选择C。

  4.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C)

  A.革命理论是革命行动的动力

  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科学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题干重在说明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但并未因此而否定理论与实践的基本关系,所以不能认为这句话是把革命理论当作了革命运动的来源、动力和决定力量。所以本题选择C。

  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C)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列宁曾指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还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物主义主张第一条认识路线,唯心主义主张第二条认识路线。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A回答的是世界的状态问题,选项B回答的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认识中的作用问题,选项D中的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都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6.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肯定了(B)

  A.直接经验的作用

  B.间接经验的作用

  C.感性认识的作用

  D.理性认识的作用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题干强调的是后半句话。而“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意味着学习理论、占有间接经验,所以选择B。由于题干说明的是“我”与“别人”的关系,这样,选项C、D成为干扰项而被排除。

  7.“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属于(A)

  A.不可知论

  B.先验论

  C.辩证反映论

  D.辩证唯物论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认识的理解。人的感性认识是有局限性的,但由此就得出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仅仅局限在感官范围内,实质上不仅否定了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走向不可知论(A),而且也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由此排除CD。命题指出认识的对象是外界事物,显然属于反映论而非先验论(B)。所以正确选项是A。

  8.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到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C)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阈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认识的能动性。人的认识具有创造性,创造性的表现之一就是对信息的选择、重构。人在感觉产生过程中存在着对客体信息的选择、重构作用。选项C正确。

  9.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我们没能作出准确预测。这件事说明(C)

  A.世界的不可知性

  B.人的认识仅仅是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摹写

  C.认识能动作用的实现的条件性

  D.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和意识作用实现的条件性。“没能作出准确预测”不等于不能作出预测(BD),不等于世界不能被认识(A)。只是因为受到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尚未作出准确预测。所以选择C。

  2020年成人高考练习题库>>>,进入焚题库——成人高考考试——题库——做题、每日一练、模拟试卷、历年真题、易错题等,可随时随地刷题

▔▔▔▔▔▔▔▔▔▔▔▔▔▔▔在线测试模拟试卷 ▔▔▔▔▔▔▔▔▔▔▔▔▔▔▔
强化巩固习题卷 考前冲刺提分卷 历年真题解析卷

  10.“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这种反映形式属于(B)

  A.概念

  B.表象

  C.知觉

  D.感觉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其中,表象是大脑对过去的感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再现。而感觉、知觉则是当时感知和印象的直接保留,概念则是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可见,ACD均不符合题意,所以选择B。

  11.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为(B)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感性具体、抽象、理性具体

  D.主体、客体、中介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选项A属于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选项C是辩证思维的重要方法;选项D是实践的基本构成。

  12.恩格斯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D)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认识需要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所有科学成果都直接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意思说实践是认识发展和科学进步的直接动力。选项A、B都是对的,但恩格斯的这句话强调的是实践的发展不断给认识提出新的课题。人类认识史也表明,人类认识所关注的焦点多数是社会实践所急需解决的课题,这些课题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正确答案是D,选项AB虽对,但不是最佳,故不选。

  13.“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D)

  A.唯物论

  B.可知论

  C.形而上学

  D.辩证法

  此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题干的内容意味着感性认识既有优势,同时也有其局限性,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同时也有着感性认识无法比拟的优势,这就是辩证看问题。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

  14.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肯定了(B)

  A.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的作用

  B.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C.认识过程中直接经验的作用

  D.认识过程中间接经验的作用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的内容。“人的感情”与人的理性相对称,属于非理性范畴,首先将A排除,选项CD与题干内容没有关联,属于干扰项,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B。

  15.“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却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不能辨别在人看来是各种东西的特定标志的气味的百分之一。”对上述现象原因的最合理的解释是(A)

  A.人的感觉能够得到抽象理论的指导

  B.人的感官在生理上优于动物感官

  C.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的

  D.人的感官具有和动物不同的认识对象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人的肉体感官所具有的直接感受力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某些特定的动物而表现出局限性,但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感性认识能够获得关于世界各种现象的更深刻的认识。因此,正确选项为A。

1 2
责编:jiaojiao95
  • 学历考试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