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案例分析》精讲讲义:第一篇案例5
案例5 体育馆防火案例分析
一、情景描述
为承办每年全省高校运动会,某高校新建一栋体育馆,由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两部分组成,主体建筑为比赛馆,附属建筑为训练馆,建筑高度23m,总建筑面积1.7万m2,采用框架及大跨度钢屋架结构体系,耐火等级二级,该体育馆的相关信息如图1-5-1所示。
加入考试网消防工程师QQ群:450830113 获取更多备考资料
比赛馆为单层大空间建筑,可容纳观众席4446个,其中固定席3514个,活动席932个;其比赛场地共设有8个净宽均为2.20m疏散门,其中两个疏散门与比赛馆直通室外的门厅连通,6个疏散门与附属建筑的疏散走道连通;其观众厅共设有12个净宽均为2.20m的疏散门,其中6个疏散门与比赛馆直通室外的门厅连通,6个疏散门与附属建筑地上一层屋顶室外平台连通;
比赛场地和观众厅内任何一点到达疏散出口的距离均不超过30m。训练馆地上2层,局部1层,内设有篮球、游泳、乒乓球、健身等训练用房,设有两部楼梯净宽均为1.40m的敞开疏散楼梯间。该体育馆共设有6个防火分区;其中,最大一个防火分区的使用功能为比赛场地及观众厅,其建筑面积为5000㎡;每个防火分区均至少设有两个安全出口。该体育馆按现行有关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配置了室内外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消防设施及器材。
二、分析要点
本案例主要分析下列内容:
根据使用用途,分析情景描述中体育馆的体育建筑等级,并分析该体育馆的耐火等级、消防车道、防火分区、安全疏散和室内装修按照相关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的规定,应采取哪些建筑防火技术措施。
三、关键知识点及依据
(一)体育建筑等级和耐火等级
体育建筑是指作为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使用的建筑物。体育馆是指配备有专门设备而供能够进行球类、室内田径、冰上运动、体操(技巧)、武术、拳击、击剑、举重、摔跤、柔道等单项或多项室内竞技比赛和训练的体育建筑,主要由比赛和练习场地、看台和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
体育馆根据比赛场地的功能可分为综合体育馆和专项体育馆,不设观众看台及相应用房的体育馆也可称训练房。
体育建筑等级分为特级、甲级、乙级、丙级四级;除特级体育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外,其他体育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情景描述中该体育馆的主要用途为举办地区性比赛,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的规定,该体育馆的建筑等级应为乙级,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二)消防车道
该体育馆的消防车道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的规定,体育建筑周围消防车道应环通;当因各种原因消防车不能按规定靠近建筑物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满足对火灾扑救的需要:
①消防车在平台下部空间靠近建筑主体。
②消防车直接开入建筑内部。
③消防车到达平台上部以接近建筑主体。
④平台上部设消火栓。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的规定,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净宽度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停留的空地,其坡度不宜大于3%。消防车道与民用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
(一般举高消防车停留、展开操作的场地的坡度不宜大于3%,坡地等特殊情况,允许采用5%的坡度。)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m×12m;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m×18m。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
(三)防火分区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的规定,该体育馆的防火分区划分应符合以下要求:
1)体育建筑的防火分区尤其是比赛大厅、训练厅和观众休息厅等大空间处应结合建筑布局、功能分区和使用要求加以划分。
2)体育馆的比赛场地和观众看台之间无法进行分隔,因此可以作为一个防火分区考虑,而观众休息厅和周边赛事用房可作为另一个防火分区考虑,这样既考虑了体育建筑空间的特殊性,又可以避免观众厅防火分区面积的无限扩大。
3)一、二级耐火等级体育馆地上建筑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500㎡;建筑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该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上述规定增加1倍;局部设置时,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倍计算。体育馆观众厅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放宽。
(四)安全疏散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的规定,该体育馆的安全疏散应符合以下要求:
1)体育馆的观众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5.5.16 3000-5000人 疏散时间3min 5001-10000人 疏散时间3.5min 10001-20000 人疏散时间4min)
例:一座一、二级耐火等级、容量为8600人的体育馆,如果观众厅设计14个疏散门,则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为8600/14≈614(人)。
假设每个疏散门的宽度为2.2m(即4股人流所需宽度),则通过每个疏散门需要的疏散时间为614/(4×37)≈4.15(min),大于3.5min,不符合规范要求。因此,应考虑增加疏散门的数量或加大疏散门的宽度。如果采取增加出口的数量的办法,将疏散门增加到18个,则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为8600/18≈478(人)。通过每个疏散门需要的疏散时间则缩短为478/(4×37)≈3.23(min),不大于3.5min,符合要求。
2)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3)体育馆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其通过人数和疏散净宽度指标计算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不大于3000人的体育馆要求):
①体育馆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人不小于0.60m的净宽度计算,且不应小于1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0m。在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 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0m时,可增加1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②体育馆观众厅外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
③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作为观众厅的疏散门。
④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1-5-1的规定计算确定。
表1-5-1 体育馆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净宽度(单位m)
观众厅座位数范围(座) |
3000~5000 |
5001~10000 |
10001~20000 | ||
疏散部位 |
门和走道 |
平坡地面 |
0.43 |
0.37 |
0.32 |
阶梯地面 |
0.50 |
0.43 |
0.37 | ||
楼梯 |
0.50 |
0.43 |
0.37 |
注:表中对应较大座位数范围按规定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相邻较小座位数范围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
⑤疏散楼梯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楼梯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20m,转折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宽度,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1.20m。
⑥疏散用门应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人员密集场所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用门,应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应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和使用提示。
⑦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当必须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cm 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cm。
(五)室内装修
根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的规定,体育馆比赛、训练部位的室内墙面和顶棚装修(包括吸声、隔热和保温处理),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当此场所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室内墙面和顶棚装修可采用难燃烧体材料。固定座位应采用烟密度指数50以下的难燃烧体材料制作,地面可采用不低于难燃等级的材料制作。
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消防工程师造价工程师土建职称公路检测工程师建筑八大员注册建筑师二级造价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 城乡规划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监理师环境影响评价土地登记代理公路造价师公路监理师化工工程师暖通工程师给排水工程师计量工程师
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卫生资格考试卫生高级职称护士资格证初级护师主管护师住院医师临床执业医师临床助理医师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助理医师中西医医师中西医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口腔助理医师公共卫生医师公卫助理医师实践技能内科主治医师外科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主治儿科主治医师妇产科医师西药士/师中药士/师临床检验技师临床医学理论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