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当前位置:考试网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 银行资格中级 >> 法律法规 >> 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中级法律法规讲义:第九章第二节

来源:考试网  [2018年11月19日]  【

  第二节 创新发展趋势

  一、业务综合化与交叉金融工具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将从居民收入增长和监管套利转向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脱媒深化。尤其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将改变社会资金流向,加剧商业银行存款理财化、信贷证券化的“双脱媒”趋势,在促进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推动商业银行加快混业经营新布局。

  从发展趋势看,资产管理行业和金融市场格局的演变带来社会融资方式的改变和金融脱媒的深化,推动商业银行实现四大转变,成为横跨各金融领域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

  1.从资金提供者转变为资金组织者,借助渠道、客户、信息优势,通过资产管理计划、理财产品、同业合作等,撮合资金供给和资金需求,提供专业配套服务,由融资到融资融智相结合。

  2.从主要参与货币市场到同时涉足资本市场,通过资产管理、投行以及金融市场等业务更多参与到资本市场中,打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借助平台优势,成为资本市场深度参与者。

  3.从资产持有转变为资产持有与管理并重,依托金融市场,通过资产证券化、资产转让等方式,实现资产的流动,提高资产的产出效率。

  4.从交易为主转变为交易服务并重,更多发展代客业务,为客户提供各类交易服务,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和资产增值需求,成为市场交易服务商。

  从监管环境看,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之间的资金流动、客户交叉、产品合作日益频繁,行业边界日渐模糊,推动金融监管更加市场化,为商业银行开展混业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各金融业态的特点来看,商业银行强大的资金实力、庞大的客户基础、便捷的服务网络、高效的风控技术,使其在混业经营过程中最具优势,最有条件作为金融控股平台,布局其他非银行金融领域。

  二、证券化

  银行的信贷资产是具有一定数额的价值并具有生息特性的货币资产,因此也具备了转化为证券化金融工具的可能性。在银行的实际业务活动中,常常有存款期限短而贷款期限长或资产业务扩张需求快于负债业务提供的可能性等种种情况,这样就产生了银行的流动性安排和资产负债管理等新业务需求。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再将这部分贷款转化为资产支持证券出售给投资者。在这种模式下,银行不承担贷款的信用风险,而是由投资者承担,银行负责贷款的评审和贷后管理,这样就能将银行的信贷管理能力和市场的风险承担能力充分结合起来,提高融资的效率。与传统证券融资相比,资产证券化具有以下特征:资产证券化是一种资产收入导向型、低成本、结构性的融资方式,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和增加企业价值的融资方式,同时又是一种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手段。

  我国银行业贷款结构已经发生显著变化,存短贷长的矛盾凸显,客户集中度和行业集中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一方面需要新增贷款调结构,更重要的是存量贷款的调结构,而开展贷款转让和资产证券化,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达到监管要求,也有利于防范和分散银行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

  (一)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互联网金融有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基础的客户信息挖掘和信用风险管理;

  二是以点对点直接交易为基础进行金融资源配置;

  三是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在资金划转上起基础性作用。

  互联网金融推动以网上支付、余额理财及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迅速崛起,即使商业银行建立在众多实体网点和庞大营销队伍基础上的渠道、服务和获客优势快速衰减,同时又为商业银行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服务革命提供了契机。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升客户体验。互联网技术将大大缩减商业银行的交易处理时间,提高风险识别效率,实现付款、理财及贷款的即时处理,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特别是建立在人脸识别技术上的远程开户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取得重大突破,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优质的服务,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2.改变获客路径。电子商务的积聚效应推动形成“平台经济”并实现快速发展。每一个平台背后都聚集了大量个人和企业客户。商业银行通过与各类平台合作,批量获客,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客户和业务量的快速增长。

  3.降低运营成本。借助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商业银行实现批量化业务处理,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基于微信等新媒体的病毒式推广和网络自发传播,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产品信息推送至数以万计的客户群体,使营销成本大幅降低。

  4.创造市场机会。“互联网+”时代将催生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机构群体,如P2P机构、互联网理财、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石,商业银行可以因此争取到新的目标客户和资金监管、清算等业务机会。商业银行也可以与这些机构在风险管理、产品设计与营销等方面开展合作,形成新型竞合关系。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商业银行真正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通过互联网金融与传统业务有机结合而拓展商业银行服务的边界和市场,开发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不断提高用户体验。

  (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

  2015年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创新、支持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从业机构相互合作,拓宽从业机构融资渠道,坚持简政放权和落实、完善财税政策,推动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按照“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的原则,确立了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落实了监管责任,明确了业务边界。

  具体为:

  互联网支付业务由人民银行负责监管,

  网络借贷业务、互联网信托业务和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由银监会负责监管,

  股权众筹融资业务和互联网基金销售业务由证监会负责监管,

  互联网保险业务则由保监会负责监管。

  本章结构

 
本章结构
 
责编:jianghongying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