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当前位置:考试网 >>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 >> 银行资格初级 >> 法律法规 >> 辅导资料 >> 文章内容

2018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法律法规章节讲义:第二章

来源:考试网  [2018年4月18日]  【

  第2章 银行经营环境

  一、经济环境

  银行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发展中的投融资需求和服务性需求。经济环境构成银行运行的基础条件和背景,经济发展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银行经营状况。

  1、宏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状况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和前景等方面。

宏观经济状况

对银行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

决定了银行的资金实力、业务种类和经营范围。

经济发展状况和前景

影响经济主体的收入、资产价值和对未来的信心,从而对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直接影响。

  (1)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指标

宏观经济发展目标

衡量指标

指标释义

经济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

GDP:本国居民和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以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品和劳务总值。区分国内生产(常住居民生产)和国外生产。

充分就业

失业率

指劳动力人口(年龄在16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全体)中失业人数所占的百分比。我国公布的是城镇登记失业率(根据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数统计城镇失业人数)。

物价稳定

通货膨胀率

常用指标有消费者物价指数(使用最多)、生产者物价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按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基年的比率)。

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

包括经常项目(反映一国的贸易和劳务往来状况,是最具综合性的对外贸易指标)和资本项目(集中反映一国同国外资金往来的情况,反映一国利用外资和偿还本金的执行情况)。

  (2)经济周期

  又称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处于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经济波动的周期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一般来说,如果经济处于繁荣时期,银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就会比较好,如果经济处于严重的衰退之中,银行业整体上也难以保持健康。

  2、经济结构——从不同角度考察的国民经济构成

  (1)构成: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等。

  (2)对商业银行的直接、间接影响

  经济结构会通过影响一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来影响商业银行;

  经济结构会直接影响社会经济主体对商业银行服务的需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特征。

  (3)产业结构

  国民经济可分为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采矿、制造、建筑、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第三产业(其他行业)。由于我国经济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低,从而限制了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

  (4)消费与投资的比例

GDP的构成(从支出角度看)

消费

私人消费(不含私人购买住房的支出)

政府消费

投资(又称资本形成)

固定资本形成(含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

存货增加

净出口

出口额—进口额

  在中国,推动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投资,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对象是企业。我国许多商业银行提出向零售方向发展的经营战略,但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实现的速度将取决于我国从总体上启动和提升国内个人消费需求的程度。

  3、经济全球化

  经济的全球化及由此导致的金融全球化,必然引起为经济发展服务的银行的全球化,并由此对银行带来巨大影响。

  二、金融环境

  1、金融市场

  (1)功能:货币资金融通功能、资源配置功能、风险分散与风险管理功能、经济调节功能、定价功能

  (2)种类

划分标准

分类

释义

按金融工具期限分

货币市场

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含)的短期资金融通市场。我国货币市场主要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和票据市场。

资本市场

以长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资金融通市场,主要包括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按交易工具类型分

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外汇市场、股票市场、黄金市场、保险市场

按交易的阶段分

发行市场

是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初次发行,供投资者认购投资的市场,也称初级市场或一级市场。

流通市场

是对已上市金融工具等进行买卖转让的市场,也称为二级市场。

按交割时间划分

现货市场

是当日成交,当日、次日或隔日等几日内进行交割(一方支付款项、另一方交付金融工具)的市场。

期货市场

是将款项和证券等金融工具的交割放在成交后的某一约定时间(1个月以上、1年之内)进行的市场。

按交易场所划分

场内交易市场

又称有形市场,指有固定场所、有组织、有制度的金融交易市场(如股票交易所)。

场外交易市场

又称柜台市场或无形市场,指没有固定交易场所的市场,交易者通过经纪人或交易商的电话、网络等洽谈成交。

  (3)我国的金融市场

市场类型

时间

大事记

货币市场

1984年

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起自同业拆借市场。

1996年1月

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形成。

1997年6月

依托同业拆借市场的债券回购业务获准开展,同业拆借市场与票据市场一起构成我国的货币市场。

资本市场

1990年底

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股票市场形成。

1997年6月

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共同构成债券市场。

其他市场

1980年

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目前已形成保险市场体系。

20世纪90年代初

我国的商品期货市场起步,目前已有上海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2006年9月在上海成立)。

1994年4月

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建立

2002年10月

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

  (4)金融市场发展对银行的影响

影响类别

表现方面

促进作用

银行是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在很多方面直接促进银行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

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能为银行提供大量的风险管理工具,提高其风险管理水平,有助于银行识别风险,对风险进行合理定价,并在市场上通过正常的交易来转移风险。

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客户评价及风险度量提供了参考标准。

金融市场的发展能够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银行创造和培养良好的优质客户。还有助于金融稳定,为银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挑战

随着银行参与金融市场程度的不断加深,金融市场波动对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会不断加大,银行经营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的难度也将越来越大。

金融市场会放大商业银行的风险事件。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大量储蓄者将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会减少银行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大量的优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会减少在银行的贷款,造成银行优质客户的流失。

  2、金融工具

  (1)概念:金融工具是用来证明融资双方权利义务的条约。

  (2)分类

划分标准

分类

释义

按期限的长短划分

短期金融工具

期限一般在1年以下(含1年)。(商业票据、短期国库券、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回购协议等)

长期金融工具

期限一般在1年以上。(股票、企业债券、长期国债)

按融资方式划分

直接融资工具

包括政府、企业发行的国库券、企业债券、商业票据、公司股票等。

间接融资工具

包括银行债券、银行承兑汇票、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人寿保险单等。

按投资人所拥有的权利划分

债权工具

代表是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分为企业债(即公司债)、国债(按偿还期不同分为短、中、长期债券)和金融债(是筹措中长期贷款的资金来源)三大类。

股权工具

代表是股票,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一经认购,持有者不能以任何理由要求退还股本,只能通过证券市场将股票转让和出售。按股票所代表的股东权利划分,股票可分为普通股(股东红利随公司盈利多少而增减,能够参与公司的决策)和优先股(股息与公司盈利状况无关,没有参与公司决策的表决权,公司解散时可优先得到分配的剩余资产);根据上市地点及股票投资者的不同,股票可分为A股(国内投资者,以人民币标明面值、认购和交易)、B股(国内外投资者,2001年2月28日允许国内投资者,以人民币标明面值、以外币认购和交易)、H股(中国境内注册的公司发行、直接在香港上市的股票)、N股(中国境内注册的公司发行、直接在纽约上市的股票)。

混合工具

可转换公司债券-可在特定时间按特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兼具债券和股票的特性。

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将众多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赶来,由专业的投资机构分散投资于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投资制度。

按金融工具的职能划分

用于投资和筹资的

股票、债券等

用于支付、便于商品流通的

各种票据

用于保值、投机

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

  3、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用的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组成

分类

释义

货币政策目标

最终目标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操作目标

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金通货和吸收的金融机构存款构成。我国的基础货币包括金融机构存入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流通中的现金、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三部分。

中介目标

货币供应量——指某个时点上全社会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存量。我国按流动性不同将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狭义货币,是现实购买力);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证券公司保证金存款+其他存款(广义货币,通常反映社会总需求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是一般所指的货币供应量)。(M2—M1)称为准货币,是潜在购买力。

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开始面向商业银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存款准备金

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两部分。它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按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和超额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2004年,我国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

再贷款与再贴现

再贷款: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分为三类:一是为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二是为处置金融风险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三是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如对地方政府、支农等)。

再贴现:指金融机构为取得资金,将未到期贴现的商业汇票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票据的行为。再贴现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融入资金的成本,二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促进资金的高效流动。(1986年开展再贴现业务)

利率政策

利率分类

市场利率、官方利率、公定利率(民间金融组织)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扣除通胀因素)

固定利率、浮动利率(一般调整期为半年)

短期利率(1年以下含1年)、长期利率

即期利率、远期利率

利率政策

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调整金融机构的法定存贷款利率

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

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

汇率政策

汇率分类

基本汇率、套算汇率

固定汇率、浮动汇率

即期汇率、远期汇率(远期差价分升水、贴水、平价)

官方汇率、市场汇率

汇率政策

选择相应的汇率制度(最基础、最核心部分)

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2005年7月21日汇率改革:货币篮子

窗口指导

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声望,使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金融机构通报金融形势,说明中央银行意图,劝其采取某些相应措施,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背景知识:财政政策(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以及相应措施。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可运用的工具主要有税收、政府支出和政府债券,其中政府支出包括公共支出和政府投资两部分)。

责编:Eve

报考指南

焚题库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