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资格考试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翻译资格考试 >> 二级笔译 >> 英语指导 >> 2016年11月翻译资格考试中级笔译诗词翻译要求2

2016年11月翻译资格考试中级笔译诗词翻译要求2

来源:考试网   2016-09-23【

  诗词的独有特点决定不可能恪守忠实性

  上面探讨了绝对忠实不可能的一般原因,接下来文章要结合诗词具有的自身特点,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诗词的不可能恪守忠实性。茅盾说过:"文学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文的时候能够象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而诗词作为最集中、最精炼的一种文学样式,对语言艺术有特别严格的要求。如果说一般文学,要达到艺术性水平,必须解决如何用本国语言传达原文风格的问题,那么诗词,除此之外,还必须解决如何运用和原著同样最精炼的语言、最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来驾驭严格约束语言的韵文形式的问题,由此可见其难。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诗词的艰巨性还表现在以下两个特点上:

  、 诗词要再现原作的艺术美。诗词是运用特殊的语言和艺术手法创造的艺术品,具有形象性、艺术性,表达了某种情节内容、思想感情,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并且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诗词,光传意(即做到意义上的忠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注意保存原作的感情、韵味、意境的风格,要把原诗创造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e.g.:A Widow BirdA widow bird state morning for her loveUpon a wintry bough;The frozen wind crept on above,The freezing stream blow.There was no leaf upon the forest bare,No flower upon the ground,And little motion in the airxcept the mill-wheel's sound.文为: 孤鸟孤鸟栖寒枝,悲鸣为其曹;河水初结冰,冷风何萧萧;荒林无宿叶,瘠土无卉苗,万籁尽寥寂,惟闻喧桔槔。

  原诗的诗眼在"widow"(孤寡之意)一词,者紧扣诗眼,将state 成"悲鸣",将wintry bough 成"寒枝",将forest bare为"荒林",将 ground为"瘠土"。可以说,这种法在词义上讲是"失实"之处,但它却将原作创造的那种艺术境界给传达出来了,而且文所渲染出的那种荒寒的意境、悲凉的心情,笔者认为较原作有过之而无不及,让人读罢,不禁从心底泛起一股悲怆之情,对那只孤苦伶仃的鸟儿顿生同情之心、怜惜之意。一首好诗,往往是"意中有境","境中寓言",读后沁人心脾,耐人寻味。者在时,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直觉的作用,对原作心领神会,而移情于自身,把原作的艺术美表现出来。

  、诗词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诗词采用的文学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过程中,者既是原作艺术美的欣赏和接受者,同时又是它的表现者。从欣赏到表现,有一个重要悔,即者的审美再创造,或者叫心灵的再创造,情感形式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的关键是要抓住蕴含在原作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不妨甩开原文形式,选用最佳的词句结构、表现手法,把原文(不仅仅是内容,而且还包括情感、意境、韵味和风格)重新表达出来。例如英国诗人菲茨杰拉德(dward Fitz Gerald)波斯诗人莪玛(Omar Khayyam)的"鲁拜集"(Rubaiyat)是传诵诗坛的名作。他不拘泥于原诗的词句,而是吸取灵感再创作,既有英国诗的音韵之美,又传达了原诗的意境,堪称一绝。当然这种例子很多,俯拾皆是,顺手拈来。e.g.: Beneath those rugged elms, that yew-tree's shadeWhere heaves the turf in many a mouldering heap,ach in his narrow cell for ever laidThe rude forefathers of the hamlet sleep文:亭亭榆树下,郁郁紫杉荫,蔓草生荒烟,累累多古坟。农家祖先辈,埋葬在土墩。长眠幽室中,千年永不醒。

  可见者在时,并没有机械地按照原诗的结构,而是在透彻理解原诗的精神之后,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原诗进行融合提炼,用精美的TL将其再现出来。如将原诗的四句为八句,根据turf 与mouldering 这两个字出第三句"蔓草生荒烟", 由"for ever" 出"千年永不醒"等等。从我们自身(读者)的感受来看,这种创造非但没有影响我们对原文信息的接收,相反使我们能更加心领神会。是由于诗词具有以上两个面的特点,它决定了我们诗词时不必受取限于忠实性(形似或意似)的桎梏,者应享受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西者,尤其是有创作能力的家,总喜欢抛开原作自行其事,去追求文的优美。例如英国十六世纪著名作家德莱登就主张要摆脱原作语言形式的束缚,不必力求忠实。

责编:ZCF 评论 纠错

报考指南

报名时间 报名流程 考试时间
报考条件 考试科目 考试级别
成绩查询 考试教材 考点名录
合格标准 证书管理 备考指导

更多

  • 会计考试
  • 建筑工程
  • 职业资格
  • 医药考试
  • 外语考试
  • 学历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