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Ⅰ阶段 | 口腔科Ⅰ阶段 | 眼科Ⅰ阶段 | 精神科Ⅰ阶段 | 康复医学Ⅰ阶段 | 儿外科Ⅰ阶段 | 急诊科Ⅰ阶段 |
临床病理科Ⅰ阶段 | 医学检验科Ⅰ阶段 | 神经内科Ⅰ阶段 | 医学影像科Ⅰ阶段 | 儿内科Ⅰ阶段 | 麻醉科Ⅰ阶段 | 皮肤科Ⅰ阶段 |
全科医学Ⅰ阶段 | 耳鼻咽喉科Ⅰ阶段 | 医院药师Ⅰ阶段 | 外科Ⅰ阶段 | 妇产科Ⅰ阶段 | 内科Ⅰ阶段 |
儿科 | 耳鼻咽喉科 | 妇产科 | 急诊科 | 精神科 | 康复医学科 | 口腔科 |
临床病理科 | 麻醉科 | 内科 | 神经内科 | 皮肤科 | 全科医学 | 外科 |
小儿外科 | 眼科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科 | 中医儿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骨伤科 |
中医内科 | 中医全科 | 中医外科 | 中医五官科 | 中医针灸推拿 | 肿瘤学 |
超声波 | 放射科 | 病理科 | 眼科 | 精神科 | 口腔科 | 妇产科 |
外科 | 神经内科 | 儿内科 | 耳鼻咽喉科 | 儿外科 | 传染病科 | 皮肤科 |
麻醉科 | 内科 | 全科医学 | 儿科 | 急诊科 | 康复医学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 |
妇产科 | 儿科 | 急诊科 | 皮肤性病科 | 耳鼻咽喉科 | 眼科 | 医学影像科 |
内科 | 神经内科 | 病理科 | 儿外科 | 精神科 | 麻醉科 | 康复科 |
口腔科 | 全科医学 | 外科 | 检验医学科 | 放射科 | 超声医学科 | 核医学科 |
放射肿瘤科 |
中医针灸推拿 | 儿科 | 耳鼻喉科 | 皮肤科 | 急诊科 | 妇产科 | 神经内科 |
外科 | 麻醉科 | 中医妇科 | 眼科 | 中医内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学 |
中医耳鼻咽喉科 | 中医肛肠科 | 中医儿科 | 中医皮肤科 | 中医眼科 | 中医骨伤科 | 口腔科 |
全科医学 | 小儿外科 | 医学影像科 | 临床病理科 | 内科 |
肿瘤学 | 儿科 | 儿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妇产科 | 急诊科 | 康复医学 |
口腔科 | 临床病理科 | 精神科 | 麻醉科 | 内科 | 皮肤科 | 全科医学 |
神经内科 | 外科 | 眼科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 |
病理科 | 内科 | 重症医学 | 儿科 | 儿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妇产科 |
急诊科 | 精神科 | 康复医学 | 口腔科 | 麻醉科 | 皮肤科 | 全科医学 |
神经内科 | 外科 | 眼科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科 |
儿科学神经内科学 | 全科医学 | 内科学 | 外科学 | 神经内科学 | 妇产科学 | 中医学 |
小儿外科学 | 眼科学 | 耳鼻咽喉科学 | 急诊医学 | 皮肤科学 | 麻醉学 | 医学检验学 |
精神科学 | 口腔医学 | 康复医学 | 临床病理学 | 医学影像学 | 医学检验学 | 临床营养学 |
传染科 | 妇产科 | 儿科 | 耳鼻喉科 | 口腔科 | 麻醉科 | 内科 |
皮肤科 | 外科 | 眼科 | 中医妇科 | 针灸科 | 中医儿科 | 中医耳鼻咽喉科 |
中医骨伤科 | 中医内科 | 中医皮肤科 | 中医外科 | 中医眼科 | 中医肛肠科 |
二、回答问题
1、水肿与鼓胀如何鉴别?
二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以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为特征。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是以头面部或下肢水肿为首发症状, 然后致全身水肿,后期病势严重,可见腹胀满、胸闷和气喘不得平卧等症。鼓胀多由于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血吸虫感染以及其他疾病转化,导致肝、脾、肾功能失调,形成气滞、血瘀、水湿停聚腹中。水肿则是由于风邪外袭、感受水湿、饮食伤脾、劳倦伤肾以及久病气滞血瘀等,导致肺、脾、肾气化失调,引起水液不能正常通调、输布、排泄,以至水溢肌肤而致水肿。
2、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降压治疗的原则和主要措施是什么?
积极控制高血压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因为高血压是加速肾小球硬化、 促进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降压治疗的原则是:1、力争把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蛋白尿
≥1g/d,血压应控制在 125/75mmHg 以下;尿蛋白<1g/d,血压控制可放宽到 130/80mmHg
以下;2、选择能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措施为:⑴患者应限盐
(<3g/d);⑵有钠水潴留容量依赖性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噻嗪类利尿药;⑶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则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它们除具有降低血压作用 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保护作用。可作为慢性肾炎患者控制高血压的首 选药物;3、常用钙拮抗剂。也可选用β受体阻断药。血压难以控制时可联合应用降压药。3、如何正确攻下逐水法?
攻下逐水法是治疗阳水的一种方法,即《内经》“去菀陈莝”之意。只宜用于病初体实肿甚, 正气尚旺,用发汗、利水法无效,而确有当下之脉证者,症见全身高度浮肿,气喘,心悸, 腹水,小便不利,脉沉而有力者。使用该法,宜抓住时机,以逐水为急,使水邪从大小便而去,可用十枣汤治疗。但应中病即止,水肿衰其大半即应停药,以免过用伤正。俟水退后, 即行调补脾胃,以善其后。病至后期,脾肾两亏而水肿甚者,若强攻之,水稍退可暂安一时, 但攻逐药多易伤正,究属病根未除,待水邪复来,势更凶猛,病情反重,故逐水峻药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