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Ⅰ阶段 | 口腔科Ⅰ阶段 | 眼科Ⅰ阶段 | 精神科Ⅰ阶段 | 康复医学Ⅰ阶段 | 儿外科Ⅰ阶段 | 急诊科Ⅰ阶段 |
临床病理科Ⅰ阶段 | 医学检验科Ⅰ阶段 | 神经内科Ⅰ阶段 | 医学影像科Ⅰ阶段 | 儿内科Ⅰ阶段 | 麻醉科Ⅰ阶段 | 皮肤科Ⅰ阶段 |
全科医学Ⅰ阶段 | 耳鼻咽喉科Ⅰ阶段 | 医院药师Ⅰ阶段 | 外科Ⅰ阶段 | 妇产科Ⅰ阶段 | 内科Ⅰ阶段 |
儿科 | 耳鼻咽喉科 | 妇产科 | 急诊科 | 精神科 | 康复医学科 | 口腔科 |
临床病理科 | 麻醉科 | 内科 | 神经内科 | 皮肤科 | 全科医学 | 外科 |
小儿外科 | 眼科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科 | 中医儿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骨伤科 |
中医内科 | 中医全科 | 中医外科 | 中医五官科 | 中医针灸推拿 | 肿瘤学 |
超声波 | 放射科 | 病理科 | 眼科 | 精神科 | 口腔科 | 妇产科 |
外科 | 神经内科 | 儿内科 | 耳鼻咽喉科 | 儿外科 | 传染病科 | 皮肤科 |
麻醉科 | 内科 | 全科医学 | 儿科 | 急诊科 | 康复医学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 |
妇产科 | 儿科 | 急诊科 | 皮肤性病科 | 耳鼻咽喉科 | 眼科 | 医学影像科 |
内科 | 神经内科 | 病理科 | 儿外科 | 精神科 | 麻醉科 | 康复科 |
口腔科 | 全科医学 | 外科 | 检验医学科 | 放射科 | 超声医学科 | 核医学科 |
放射肿瘤科 |
中医针灸推拿 | 儿科 | 耳鼻喉科 | 皮肤科 | 急诊科 | 妇产科 | 神经内科 |
外科 | 麻醉科 | 中医妇科 | 眼科 | 中医内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学 |
中医耳鼻咽喉科 | 中医肛肠科 | 中医儿科 | 中医皮肤科 | 中医眼科 | 中医骨伤科 | 口腔科 |
全科医学 | 小儿外科 | 医学影像科 | 临床病理科 | 内科 |
肿瘤学 | 儿科 | 儿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妇产科 | 急诊科 | 康复医学 |
口腔科 | 临床病理科 | 精神科 | 麻醉科 | 内科 | 皮肤科 | 全科医学 |
神经内科 | 外科 | 眼科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 |
病理科 | 内科 | 重症医学 | 儿科 | 儿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妇产科 |
急诊科 | 精神科 | 康复医学 | 口腔科 | 麻醉科 | 皮肤科 | 全科医学 |
神经内科 | 外科 | 眼科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科 |
儿科学神经内科学 | 全科医学 | 内科学 | 外科学 | 神经内科学 | 妇产科学 | 中医学 |
小儿外科学 | 眼科学 | 耳鼻咽喉科学 | 急诊医学 | 皮肤科学 | 麻醉学 | 医学检验学 |
精神科学 | 口腔医学 | 康复医学 | 临床病理学 | 医学影像学 | 医学检验学 | 临床营养学 |
传染科 | 妇产科 | 儿科 | 耳鼻喉科 | 口腔科 | 麻醉科 | 内科 |
皮肤科 | 外科 | 眼科 | 中医妇科 | 针灸科 | 中医儿科 | 中医耳鼻咽喉科 |
中医骨伤科 | 中医内科 | 中医皮肤科 | 中医外科 | 中医眼科 | 中医肛肠科 |
病案:泄泻(湿热泻)
王某,男,2 岁,患儿于 2 天前出现腹泻,黄色稀水便,挟少许粘液,气味秽臭,量较多, 日行 7~8 次,轻度发热,口渴,便时哭闹,肛门灼热发红,服用思密达等药治之,疗效不显。遂就诊我院儿科门诊,目前:发热,口渴,纳差,大便呈黄色稀水便,挟少许粘冻,气 味秽臭,量较多,日行 5~6 次,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咨询,请添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群:835886183在线体验住院医师考试题库。
考试题库:202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招录题库
查体:T:38℃,神志清楚,精神不振,口唇干红,心肺(-),腹软,无明显压痛,肝脾不肿大。辅助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少许,红细胞:0~1/HP。
一、病历书写
姓 名 : 王-- 职 业 : 无
性 别 : 男 工作单位 : 无
年 龄 : 2 岁 住 址 :市人民南路
婚 姻 : 未 婚 供 史 者 :患儿母亲
民 族 :汉 族 发 病 节 气 :大 暑记 录 日 期 :2010-07-24
主诉:腹泻 2 天
现病史:患儿于 2 天前出现腹泻,黄色稀水便,挟少许粘液,气味秽臭,量较多,日行 7~ 8 次,轻度发热,口渴,便时哭闹,肛门灼热发红,曾用思密达等药治之,疗效不显。遂就诊我院儿科门诊,目前:发热,口渴,腹痛,腹泻,纳差,大便黄色稀水便,挟少许粘冻, 气味秽臭,量较多,日行 5~6 次,小便短黄。
患儿既往体健,否认“病毒性肝炎、伤寒、结核”等其他传染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及手术史。 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生于盐城,G1P1,足月剖宫产,否认产伤及窒息史。出生时体重3.5Kg,母乳喂养,预防免疫按计划接种,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家族遗传倾向疾病。体 格 检 查
T: 38℃ P:115 次/分 R:26 次/分 W:12Kg
神志清楚,精神一般,发育正常,形体适中,自主体位,查体欠合作;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口唇干红,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 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少许,红细胞:0~1/HP。
中医辨病辩证依据及鉴别诊断:四诊合参,本病当属祖国医学“泄泻”范畴,证属湿热泻。夏日暑湿当令,患儿感受湿热之邪,蕴结脾胃,下注大肠,传化失职,故见泻下黄色稀水便, 挟少许粘冻,气味秽臭;湿性粘腻,热性急迫,湿热交阻,中焦气机不畅,故便时哭闹,肛门灼热发红;湿困脾胃,胃失和纳,则食少,恶心未吐;热重于湿,则见轻度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湿热注下,故见小便短黄;指纹紫滞乃湿热蕴结实证之征。病机为湿热蕴结, 肠失传导,病位在脾胃,病证性质属实。需与“痢疾”相鉴别,后者以大便赤白粘冻、里急后重为主症,不难区别。
西医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1.发热,口渴,腹痛,腹泻黄色稀水便,挟少许粘冻,气味秽臭, 量较多;2. 腹平软,腹部未触及包块;3.辅助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少许,红细胞:0~ 1/HP。考虑诊断为“急性肠炎”。本病当与“细菌性痢疾”相鉴别,后者后者以解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培养有志贺痢疾杆菌生长,不难区别。
诊断:中医:泄泻(湿热泻);西医:急性肠炎
治疗:中药汤剂清肠解热,化湿止泻口服,方选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并予抗感染、补充电 解质治疗;体温高于 38.5℃,予以物理降温,必要时予以解热镇痛药,密切关注患儿腹泻变化,及时对症处理。
煨葛根 10g |
黄芩 2g 黄连 1g |
泽泻 10g |
煨木香 5g |
薏苡仁 10g 茯苓 10g |
藿香 10g |
六一散包 10g |
焦山楂 10g |
|
|
2 剂 日一剂 水煎服 |
早晚分服 |
嘱患儿注意休息,清淡饮食,避免受凉,随诊。
预防:注意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添衣物,避免腹部受凉;加 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医师签名:XXX
二、回答问题
1、该病如何预防调护?(25 分)
答:1、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要暴饮暴食;(5 分)2、加强户外运动,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受外邪,避免腹部受凉(5 分)3、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胃肠负担,吐泻严重者予以禁食;(5 分)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大便后用温水洗臀,扑爽身粉,防止发生红臀;(5 分)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泄泻变证。(5 分)
2、该病如何辩证论治?(29 分)
答:泄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易见气阴两伤, 甚至阴竭阳脱;久泻不愈,易转为疳证。(5 分)病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多见,病位在脾胃,病机脾病湿盛,故临证以运脾化湿为基本原则。(5 分)湿热泻,治以清肠解热,化湿止泻,方选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2 分)风寒泻,治以疏风散寒,化湿和中,方选藿香正气散加味;(2 分)伤食泻,治以运脾和胃,消食化滞,方选保和丸加味;(2 分)脾虚泻,治以健脾益气,助运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味;(2 分)脾肾阳虚泻,治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方选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味;(2 分)
如泄泻不止,易发生气阴两伤的重症,甚至发生阴竭阳脱的危症。(5 分)气阴两伤证治以健脾益气,酸甘敛阴,方选人参乌梅汤加味;(2 分)阴竭阳脱证,治以挽阴回阳,救逆固脱,方选生脉散和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味。(2 分)
3、该病应做的常规检查及并发症?(21 分)
答:1. 应做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加隐血、粪便病原学检查,电解质。(12 分)2.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心肌炎等并发症。(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