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Ⅰ阶段 | 口腔科Ⅰ阶段 | 眼科Ⅰ阶段 | 精神科Ⅰ阶段 | 康复医学Ⅰ阶段 | 儿外科Ⅰ阶段 | 急诊科Ⅰ阶段 |
临床病理科Ⅰ阶段 | 医学检验科Ⅰ阶段 | 神经内科Ⅰ阶段 | 医学影像科Ⅰ阶段 | 儿内科Ⅰ阶段 | 麻醉科Ⅰ阶段 | 皮肤科Ⅰ阶段 |
全科医学Ⅰ阶段 | 耳鼻咽喉科Ⅰ阶段 | 医院药师Ⅰ阶段 | 外科Ⅰ阶段 | 妇产科Ⅰ阶段 | 内科Ⅰ阶段 |
儿科 | 耳鼻咽喉科 | 妇产科 | 急诊科 | 精神科 | 康复医学科 | 口腔科 |
临床病理科 | 麻醉科 | 内科 | 神经内科 | 皮肤科 | 全科医学 | 外科 |
小儿外科 | 眼科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科 | 中医儿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骨伤科 |
中医内科 | 中医全科 | 中医外科 | 中医五官科 | 中医针灸推拿 | 肿瘤学 |
超声波 | 放射科 | 病理科 | 眼科 | 精神科 | 口腔科 | 妇产科 |
外科 | 神经内科 | 儿内科 | 耳鼻咽喉科 | 儿外科 | 传染病科 | 皮肤科 |
麻醉科 | 内科 | 全科医学 | 儿科 | 急诊科 | 康复医学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 |
妇产科 | 儿科 | 急诊科 | 皮肤性病科 | 耳鼻咽喉科 | 眼科 | 医学影像科 |
内科 | 神经内科 | 病理科 | 儿外科 | 精神科 | 麻醉科 | 康复科 |
口腔科 | 全科医学 | 外科 | 检验医学科 | 放射科 | 超声医学科 | 核医学科 |
放射肿瘤科 |
中医针灸推拿 | 儿科 | 耳鼻喉科 | 皮肤科 | 急诊科 | 妇产科 | 神经内科 |
外科 | 麻醉科 | 中医妇科 | 眼科 | 中医内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学 |
中医耳鼻咽喉科 | 中医肛肠科 | 中医儿科 | 中医皮肤科 | 中医眼科 | 中医骨伤科 | 口腔科 |
全科医学 | 小儿外科 | 医学影像科 | 临床病理科 | 内科 |
肿瘤学 | 儿科 | 儿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妇产科 | 急诊科 | 康复医学 |
口腔科 | 临床病理科 | 精神科 | 麻醉科 | 内科 | 皮肤科 | 全科医学 |
神经内科 | 外科 | 眼科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 |
病理科 | 内科 | 重症医学 | 儿科 | 儿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妇产科 |
急诊科 | 精神科 | 康复医学 | 口腔科 | 麻醉科 | 皮肤科 | 全科医学 |
神经内科 | 外科 | 眼科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科 |
儿科学神经内科学 | 全科医学 | 内科学 | 外科学 | 神经内科学 | 妇产科学 | 中医学 |
小儿外科学 | 眼科学 | 耳鼻咽喉科学 | 急诊医学 | 皮肤科学 | 麻醉学 | 医学检验学 |
精神科学 | 口腔医学 | 康复医学 | 临床病理学 | 医学影像学 | 医学检验学 | 临床营养学 |
传染科 | 妇产科 | 儿科 | 耳鼻喉科 | 口腔科 | 麻醉科 | 内科 |
皮肤科 | 外科 | 眼科 | 中医妇科 | 针灸科 | 中医儿科 | 中医耳鼻咽喉科 |
中医骨伤科 | 中医内科 | 中医皮肤科 | 中医外科 | 中医眼科 | 中医肛肠科 |
31. 丰隆 Fēnglóng (ST 40)络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 8 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主治】(1)痰多,哮喘,咳嗽。(2)咽喉肿痛,头痛,眩晕,癫狂痫。(3)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 1.0~1.5 寸。
32. 解溪 Jiěxī(ST 41)经穴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1)头痛,眩晕,癫狂。(2)腹胀,便秘。(3)下肢痿痹,足踝肿痛。
【操作】直刺 0.5~1.0 寸。
33. 内庭 Nèitíng (ST 44)荥穴
【定位】在足背,当第二、三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1)齿痛,咽喉肿痛,面瘫,鼻衄,热病。(2)胃痛吐酸,腹痛,腹胀,泄泻,痢疾,便秘。(3)足背肿痛。
【操作】直刺或向上斜刺 0. 5~1.0 寸。脾经
34. 隐白 Yǐnbái (SP l)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 0.1 寸。
【主治】(1)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2)腹胀。(3)癫狂,多梦,昏厥,惊风。
【操作】浅刺 0.1~0.2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挤压出血。
35. 太白 Tàibái (SP 3)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主治】(1)胃痛,腹胀,腹痛,泄泻,便秘,痢疾,痔疾。(2)体重节痛,脚气。
【操作】直刺 0.5~1.0 寸。
36. 公孙 Gōngsūn (SP 4)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
【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主治】(1)胃痛,呕吐,腹胀,腹痛,肠鸣,泄泻,痢疾。(2)心痛,胸闷,心烦,失眠。
【操作】直刺 0.5~1.0 寸。
37. 三阴交 Sānyīnjiāo (SP 6)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1)肠鸣腹胀,泄泻,便秘。(2)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闭经,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尽,不孕,遗精,阳痿,阴茎痛,疝气,小便不利,遗尿,水肿。(3)失眠,眩晕。(4)下肢痿痹,脚气,湿疹,荨麻疹。
【操作】直刺 1.0~1.5 寸。
38. 地机 Dìjī (SP 8)郄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 3 寸。
【主治】(1)腹胀,腹痛,泄泻,水肿,小便不利。(2)月经不调,痛经,遗精。(3)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 1.0~1.5 寸。
39. 阴陵泉 Yīnlíngquán(SP9)合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1)腹胀,水肿,黄疸,泄泻,小便不利或失禁。(2)阴茎痛,遗精,妇人阴痛,带下。(3)膝痛。
【操作】直刺 1.0~2.0 寸。
40. 血海 Xuèhǎi (SP 10)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 2 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2)湿疹,瘾疹,丹毒。
【操作】直刺 1.0~1.5 寸。
41. 大横 Dàhéng(SP 15)
【定位】仰卧,在腹中部,距脐中 4 寸。
【主治】腹痛,泄泻,便秘。
【操作】直刺 1.0~1.5 寸。心经
42. 极泉 Jíquán(HT l)
【定位】上臂外展,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主治】(1)心痛,心悸。(2)胸闷气短,胁肋疼痛。(3)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操作】上臂外展,避开腋动脉,直刺 0.5~0.8 寸。
43. 少海 Shàohǎi (HT 3)合穴
【定位】屈肘举臂,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1)心痛。(2)腋胁痛,肘臂挛痛麻木,手颤。(3)瘰疬。
【操作】向桡侧直刺 0.5~1.0 寸。
44. 通里 Tōnglǐ (HT 5)络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1 寸。
【主治】(1)心悸,怔忡。(2)暴喑,舌强不语。(3)腕臂痛。
【操作】直刺 0.3~0.5 寸。
45. 阴郄 Yīnxì (HT 6)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 0.5 寸。
【主治】(1)心痛,惊悸。(2)吐血,衄血,骨蒸盗汗。(3)暴喑。
【操作】避开尺动、静脉,直刺 0.3~0.5 寸。
46. 神门 Shénmén (HT 7)输穴,原穴
【定位】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1)心痛,心烦,惊悸。(2)失眠,健忘,痴呆,癫狂。(3)掌中热,头痛,眩晕,吐血,呕血。
【操作】避开尺动、静脉,直刺 0.3~0.5 寸。
47. 少府 Shàofǔ (HT 8)荥穴
【定位】在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主治】(1)心悸,胸痛。(2)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3)小指挛痛,掌中热。
【操作】直刺 0.3~0.5 寸。
48. 少冲 Shàochōng (HT 9)井穴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 0.1 寸。
【主治】(1)心悸,心痛。(2)癫狂,热病,中风昏迷。(3)胸胁痛,臂内尺侧痛。
【操作】浅刺 0. 1~0.2 寸,或点刺出血。小肠经
49. 少泽 Shàozé(SI1)井穴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 0.1 寸。
【主治】(1)头痛,目翳,咽喉肿痛,耳聋,耳鸣。(2)乳痈,乳汁少。(3)昏迷,热病。
【操作】浅刺 0. 1~0.2 寸;或点刺出血。
50. 后溪 Hòuxī (SI 3)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主治】(1)头项强痛,腰背痛。(2)目赤,耳聋,咽喉肿痛,癫狂。(3)盗汗,疟疾。(4)手指及肘臂挛急。
【操作】直刺 0. 5~0.8 寸,或向合谷方向透刺。
51. 养老 Yǎnglǎo (SI6)郄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陷中。
【主治】(1)目视不明,头痛,面痛。(2)肩、背、肘、臂酸痛,急性腰痛,项强。
【操作】以掌心向胸姿势,直刺 0.5~0.8 寸。
52. 支正 Zhīzhèng (SI 7)络穴
【定位】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 5 寸。
【主治】(1)项强,肘臂酸痛。(2)头痛,目眩。(3)热病,癫狂。
【操作】直刺 0.5~0.8 寸。
53. 小海 Xiǎohǎi (SI 8)合穴
【定位】微屈肘,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1)肘臂疼痛。(2)癫痫。(3)耳聋,耳鸣。
【操作】直刺 0. 3~0.5 寸。
54. 肩贞 Jiānzhēn (SI 9)
【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 1 寸。
【主治】(1)肩背疼痛,手臂麻痛,上肢不举,瘰疬。(2)耳鸣。
【操作】向外斜刺 1~1.5 寸,或向前腋缝方向透刺。
55. 天宗 Tiānzōng (SI 11)
【定位】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1)肩胛疼痛,肘臂外后侧痛。(2)乳痈。(3)气喘。
【操作】直刺或向四周斜刺 0.5~1.0 寸。
56. 听宫 Tīnggōng (SI 19)
【定位】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 (1)耳聋,耳鸣,聤耳,齿痛。(2)癫狂痫。
【操作】张口,直刺 0.5~1.0 寸。膀胱经
57. 睛明 Jīngmíng (BL1)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1)近视,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色盲,目翳。(2)急性腰痛。
【操作】嘱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刺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 0.5~1 寸。不捻转,不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禁灸。
58. 攒竹 Cuánzhú (BL 2)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1)头痛,眉棱骨痛。(2)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下垂,迎风流泪。(3)面瘫,面痛。(4)腰痛。
【操作】平刺 0.5~0.8 寸。
59. 天柱 Tiānzhù (BL 10)
【定位】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0.5 寸,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 1.3 寸。
【主治】(1)头痛,眩晕,癫狂痫。(2)项强,肩背痛。(3)目赤肿痛,目视不明,鼻塞。
【操作】直刺或斜刺 0.5~0.8 寸。不可向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60. 大杼 Dàzhù (BL 11)八会穴(骨会)
【定位】在背部,当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1)咳嗽,发热。(2)头痛,项强,肩背痛。
【操作】斜刺 0. 5~0.8 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