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学Ⅰ阶段 | 口腔科Ⅰ阶段 | 眼科Ⅰ阶段 | 精神科Ⅰ阶段 | 康复医学Ⅰ阶段 | 儿外科Ⅰ阶段 | 急诊科Ⅰ阶段 |
临床病理科Ⅰ阶段 | 医学检验科Ⅰ阶段 | 神经内科Ⅰ阶段 | 医学影像科Ⅰ阶段 | 儿内科Ⅰ阶段 | 麻醉科Ⅰ阶段 | 皮肤科Ⅰ阶段 |
全科医学Ⅰ阶段 | 耳鼻咽喉科Ⅰ阶段 | 医院药师Ⅰ阶段 | 外科Ⅰ阶段 | 妇产科Ⅰ阶段 | 内科Ⅰ阶段 |
儿科 | 耳鼻咽喉科 | 妇产科 | 急诊科 | 精神科 | 康复医学科 | 口腔科 |
临床病理科 | 麻醉科 | 内科 | 神经内科 | 皮肤科 | 全科医学 | 外科 |
小儿外科 | 眼科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科 | 中医儿科 | 中医妇科 | 中医骨伤科 |
中医内科 | 中医全科 | 中医外科 | 中医五官科 | 中医针灸推拿 | 肿瘤学 |
超声波 | 放射科 | 病理科 | 眼科 | 精神科 | 口腔科 | 妇产科 |
外科 | 神经内科 | 儿内科 | 耳鼻咽喉科 | 儿外科 | 传染病科 | 皮肤科 |
麻醉科 | 内科 | 全科医学 | 儿科 | 急诊科 | 康复医学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 |
妇产科 | 儿科 | 急诊科 | 皮肤性病科 | 耳鼻咽喉科 | 眼科 | 医学影像科 |
内科 | 神经内科 | 病理科 | 儿外科 | 精神科 | 麻醉科 | 康复科 |
口腔科 | 全科医学 | 外科 | 检验医学科 | 放射科 | 超声医学科 | 核医学科 |
放射肿瘤科 |
中医针灸推拿 | 儿科 | 耳鼻喉科 | 皮肤科 | 急诊科 | 妇产科 | 神经内科 |
外科 | 麻醉科 | 中医妇科 | 眼科 | 中医内科 | 中医外科 | 肿瘤学 |
中医耳鼻咽喉科 | 中医肛肠科 | 中医儿科 | 中医皮肤科 | 中医眼科 | 中医骨伤科 | 口腔科 |
全科医学 | 小儿外科 | 医学影像科 | 临床病理科 | 内科 |
肿瘤学 | 儿科 | 儿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妇产科 | 急诊科 | 康复医学 |
口腔科 | 临床病理科 | 精神科 | 麻醉科 | 内科 | 皮肤科 | 全科医学 |
神经内科 | 外科 | 眼科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 |
病理科 | 内科 | 重症医学 | 儿科 | 儿外科 | 耳鼻咽喉科 | 妇产科 |
急诊科 | 精神科 | 康复医学 | 口腔科 | 麻醉科 | 皮肤科 | 全科医学 |
神经内科 | 外科 | 眼科 | 医学检验科 | 医学影像科 |
儿科学神经内科学 | 全科医学 | 内科学 | 外科学 | 神经内科学 | 妇产科学 | 中医学 |
小儿外科学 | 眼科学 | 耳鼻咽喉科学 | 急诊医学 | 皮肤科学 | 麻醉学 | 医学检验学 |
精神科学 | 口腔医学 | 康复医学 | 临床病理学 | 医学影像学 | 医学检验学 | 临床营养学 |
传染科 | 妇产科 | 儿科 | 耳鼻喉科 | 口腔科 | 麻醉科 | 内科 |
皮肤科 | 外科 | 眼科 | 中医妇科 | 针灸科 | 中医儿科 | 中医耳鼻咽喉科 |
中医骨伤科 | 中医内科 | 中医皮肤科 | 中医外科 | 中医眼科 | 中医肛肠科 |
骨伤科技能操作(一)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夹板固定
一、操作准备:
(一)需要物品:夹板、棉纸、扎带等。
(二)自身准备:着装规范整洁。
(三)病人准备(口述):
1、核对病人信息;向病人解释夹板固定目的;消除紧张感。
2、病人取坐位,前臂完全暴露。
二、操作流程:
(一)夹板固定前:
1、注意检查肢体损伤情况;
2、清洁所需固定肢体的皮肤,有伤口者应清创换药,无菌敷料覆盖;
3、骨折或脱位者应手法整复满意后方可进行固定。
4、夹板固定的用具准备齐全。(骨隆突处应加垫;选择合适的夹板。)
(二)夹板固定:
1、放置夹板,其中骨折背侧和掌侧分别放置一平垫;骨折桡侧和尺侧分别放置一平垫。
2、夹板上端达前臂中上 1/3,桡、背侧夹板下超腕关节。
3、捆扎扎带,一般采用 3~4 条,应先绑中间 1~2 条,然后绑扎远端 1 条,最后绑扎近端 1 条。绑扎时在夹板前侧或外侧打上活结,并且拉动扎带,能在夹板上面上下移动 1cm。
(三)夹板固定结束:
1、患肢悬吊。
2、嘱病人:①抬高患肢;②注意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情况;③定期堆扎带进行调整。
三、注意事项:
1、人文关怀:包括语言安抚、隐私保护、动作轻柔、协助整理衣物、注意保暖等内容。
2、操作时间:15 分钟。
四、需要掌握的知识:
1、夹板固定的禁忌证有哪些?
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
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
③难以固定的骨折。
④严重肿胀或伴有张力性水泡者。
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液循环较差者。
2、夹板固定后注意事项有哪些?
①抬高患肢,以利肿胀消退。
②密切观察伤肢的血运情况,以防止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可能。
③注意骨突部有无灼痛感,如患者持续疼痛,则应解除夹板,以防止发生压迫性溃疡。
④1~2 周内要经常检查并调整扎带的松紧度,扎带松弛时应及时调整扎带的松紧度,确保上下 1cm 的正常移动度。
⑤定期进行 X 线检查,了解骨折是否发生再移位,特别是在 1 周以内要经常检查,如有移位应及时处理。
⑥将固定后的注意事项及练功方法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