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内审、外审等的纠正措施费
内审、外审等的纠正措施费是指解决内审和外审过程中发现的管理和产品质量问题所支出的费用,包括防止问题再发生的相关费用。
7.其他内部故障费用
包括输入延迟、重新设计、资源闲置等费用。
(四)外部故障(损失)成本
1.投诉费
在保单约定范围内,对顾客投诉的调查研究、修理或更换等所支出的费用,或在保单期满之后用于顾客特殊投诉的调查处理所支出的费用。
2.产品售后服务及保修费
直接用于校正误差或特殊试验,保修产品或零件以及用于纠正非投诉范围的故障和缺陷等所支出的一切费用(不包括安装服务费及合同规定的维修费用)。
3.产品责任费
因产品质量故障而造成的有关赔偿损失费用(含法律诉讼、仲裁等费用)。
4.其他外部损失费
包括:由失误引起的服务、付款延迟及坏账、库存、由顾客不满意而引起的成交机会丧失和纠正措施等费用。
四、劣质成本
现代质量管理的焦点是在实现顾客满意目标的同时,取得最佳的财务贡献,使劣质成本降到最低限度。在实际管理中,诸多的质量成本项目中,只有显而易见的项目才被考虑。正如冰山浮出水面的只是其中一角。如浪费、报废、返工/返修、测试和检验成本(分析不合格原因)、顾客投诉、退货等。其总额约占总成本的5%~10%,占销售额4%~5%。而冰山下面的则是其中的大部分,约占营运成本的15 %,包括:加班过多、上门服务支出过多、文件延迟、对现状缺少跟踪、报价或结账错误、未正确完成销售定单、不必要的快递、人员流动过于频繁、顾客赔偿备用金(保险)等等。而这些成本大多并未直接计人损益表或资产负债表。这些真正"隐藏"的成本在图1.4-4中系水平面以下部分,称之为劣质成本(COPQ,Cost of poot Quality)。
随着对劣质成本的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发现:
质量相关的成本较财务报表所透露的数字高(约占销售额的20%到40%);质量成本不仅发生在实现过程,同样发生在支持过程;不仅产品制造或服务提供部门有,同样其他辅助部门也有;这些成本大多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一般企业里却没有人负责消灭它们。
1.劣质成本组成
劣质成本
劣质成本组成:{ 预防成本(不增值部分)
鉴定成本
故障(损失成本)(内部故障+外部故障)
应把劣质成本当作解决问题分析目标介人。若方法得当,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即消除或降低成本的背后因素。组织应该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或至少必须营造一种环境,让员工愿意认真提出问题。例如,假定原料浪费比率偏高的原因是操作员工训练不足、生产设备老化,或检验设备不良,那么意味"责备"工人或班组长是没有用的。
总之,劣质成本的观念将有助于我们挑选或者界定如六西格玛等改进项目。因为理想的改进项目必须是:在成本节省方面有潜力;目标十分重要;顾客最关心的问题;牵涉到关键过程输出变量(KPOV)的有关问题等等。
如果能够根据劣质成本项目,依其金额的大小,可以制作排列图,然后制订改进的优先顺序,这是十分有效的,当然要花费很大的功夫。团队在初期时不妨选定其中一个目标项目,例如现场的返工等,然后针对此项目收集资料,估算劣质成本的实际金额大小。
2.劣质成本分析步骤
六西格玛管理的观点认为,质量差错率越小质量水平越高,其预防成本曲线会下移。随着质量水乎的提高,由3σ→6σ水平,损失成本下降,预防和鉴定成本也在下降(曲线下移)。造成总质量成本降低的最好方法是降低劣质成本。
质量管理与标准化虽然是两个不时的学科,但两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标准化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依据和基础,标准化的活动贯穿于质量管理的始终,标准与质量在循环过程中互相推动,共同提高。标准化与质量管理都是现代科学技术与现代科学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们的学科基础以及与社会学、经济学、环境学等的交汇点都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学习质量管理应掌握必要的标准化知识。
我国国家标准GB 3935.1-1996《标准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一部分:基本术语》对标准和标准化有明确的定义:
标准: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
注: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
标准化: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注:①上述活动主要是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