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CD分析:检测之前,应检查样品或试样(件)的技术状态是否完好,检测用仪器设备的功能和准确度是否符合要求、使用状态是否符合检定和校准状态,环境技术条件是否满足检测的技术要求,样品、仪器设备及环境状态的检查结果应如实记录。操作人员资质符合要求。
3.ABC分析:产品验证的主要内容:(1)查验提供的质量凭证;(2)确认检验依据的技术文件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查验检验凭证的有效性和检验数据的完整性,产品数量、编号和实物的一致性,确认签章手续是否完备;(4)产品复核检验。
4.AB分析:相除的单位符号间用斜线或采用负指数。
5.ABD分析: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的一致程度。一致性是指在统一计量单位的基础上,无论在何时何地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计量器具,以及由何人测量,只要符合有关的要求,测量结果应在给定的区间内一致。也就是说,测量结果应是可重复、可再现(复现)、可比较的。溯源性是指任何一个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都能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与测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法制性是指计量必需的法制保障方面的特性。
6.BDE分析:检验是对使用中测量仪器进行监督的重要手段,其内容包括检查测量仪器的检定标记或检定证书是否有效、保护标记是否损坏、检定后测量仪器是否遭到明显改动,以及其误差是否超过使用中最大允许误差等。
7.BD分析:稳定性通常是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通常用以下两种方式定量地表征:(1)计量特性变化某个规定的量所经历的时间;(2)计量特性经过规定的时间所发生的变化量。
8.AD分析:准确度的值无法准确地给出。我们可以说准确度高低、准确度等级或准确度符合 XX标准等,而不宜将准确度与数字直接相连。
9.ABCE分析:测量过程中有许多引起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它们可能来自以下十个方面:(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2)实现被测量定义的方法不理想;(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4)对被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5)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6)测量仪器的分辨力或鉴别力不够;(7)赋予测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的值不准;(8)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他参量不准;(9)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性和假定性;(10)在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
10.DE分析:选用测量仪器应从技术性和经济性出发,使其计量特性(如最大允许误差、稳定性、测量范围、灵敏度、分辨力等)适当地满足预定的要求,既要够用,又不过高。在选择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时,通常应为测量对象所要求误差的l/3~1/5,在选择测量仪器的测量范围时,应使其上限与被测量值相差不大而又能覆盖全部量值。在选择灵敏度时,应注意灵敏度过低会影响测量准确度,过高又难于及时达到平衡状态。
来源:考试网-质量工程师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