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全面推进社会发展
一、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
(一)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要求: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二)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脱贫攻坚重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三)完善脱贫攻坚支撑体系
完善扶贫脱贫扶持政策,健全扶贫工作机制,创新各类扶贫模式及其考评体系。
二、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把提升人的发展能力放在突出重要位置。
(一)推进教育现代化
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措施:一是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二是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三是提升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四是加快学习型社会建设;五是增强教育改革发展活力。
(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目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推广全民健身,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措施:一是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二是健全全民医疗保障体系; 三是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四是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及生育服务;五是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六是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七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八是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三、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原则: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
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措施:6 条。
(一)増加公共服务供给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1.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围绕标准化、均等化、法制化,建立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清单。
2.满足多样化公共服务需求
(1)努力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
(2)积极应用新技术、发展新业态,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衔接,让人民群众享受高效便捷优质服务。
3.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1)尽量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
(2)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3)制定发布购买公共服务目录,推行特许经营、定向委托、战略合作、竞争性评审等方式。
(4)推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
(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实现比较充分和高质量就业。(16 年曾考)
1.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先目标、坚持分类施策: 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 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扶持, 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工作。
2.提高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
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三)缩小收入差距(两个同步)
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髙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调整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努力缩小全社会收入差距。
(四)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两个更)
坚持全民覆盖、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原则,17 年曾考),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构建以人口战略、生育政策、就业制度、养老服务、社保体系、健康保障、人才培养、环境支持、社会参与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
(六)保障妇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基本权益
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切实加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公平参与并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三个坚持)
(一)提升国民文明素质
一个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两个建设:思想道德、社会诚信。
两个弘扬:传统美德、时代新风。
倡导两个精神:科学、人文。
两个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
(二)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
双轮驱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
两个工程:重大文化工程、文化名家工程。
(三)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加大力度:中外人文交流。
创新方式:对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贸易。
展示魅力:中华文化
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