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自考真题 >> 文学类 >> 新闻评论写作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评论写作试题_第5页

来源:考试网 [ 2011年11月30日 ] 【大 中 小】
五、操作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4小题14分,第35小题20分,共34分)

34.分析题:分析专栏小言论《千字问鼎诺贝尔》的写作特点。(字数400左右)(14分)

千字问鼎诺贝尔

文章长的好还是短的好?这一下子不大好说。但文章越长读者越少,却是明明白白的事实。

精彩的短文章(包括报告、讲话),会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其效果,如同钱学森一个人,就可以顶它五个陆军师。

古代有一首描写打猎的《弹歌》,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欧阳修《六一诗话》中的序,只有一个复句:“居士退居汝阳而集,以资闲谈也。”

日本一家打字机公司的广告,只有5个字:“不打不相识!”

美国近代著名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科幻小说,也只有24个字:“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敲门声……”

文章的价值在其内容,而不在其长短。这些可以算是有力的佐证吧!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两篇千字学术论文,竟叩开了诺贝尔奖的大门。1953年,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了题为《关于DNA分子双螺旋模型》的千字短文,创造性地提出了组建DNA一级双螺旋的分子结构模型,被公认为生命科学史上的“时代之作”。两位作者由此而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奖。1965年,美国两位物理学家在《天体物理月刊》上发表的题为《在4080兆赫处天线附加温度》的论文,仅仅600来字,然而却创造性地提出了宇宙背景辐射的科学论点,对大爆炸宇宙学提供了奠基性的实验支持。于是这两位作者分享了1978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提倡讲短话、写短文、开短会,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了,然而却总也不见成效,或成效不大,原因何在?根本之处在观念上。有人对短文抱有偏见,以为那是“小菜”,上不了盛宴;以为那是“雕虫小技”,算不得大本事;以为那是“轻武器”,打不了大仗;以为那是轻而易举的事,犯不着花多少力气,实在是荒乎谬哉!既然科学论文可以“大题小做”,简明扼要;既然“豆腐干”可以登大雅之堂,千字可以问鼎诺贝尔,我们的文章为什么非要洋洋洒洒,拖泥带水呢?为什么不替读者想想,非得无端空耗他人时间(鲁迅先生说这无异于谋财害命)呢?不错,现今的制度是按字计酬,但还是多练练写短文吧,短文写好了,照样能拿诺贝尔奖。

全部问题在于,观念是不是转变更新,有没有把文章写精短的本事。

原载《中国青年报》

35.操作题:试就以下报道写一篇短评,题目自拟。(字数500左右)(20分)

今天谁愿当劳动委员?

据《解放日报》2006年3月21日报道,家长得知自己孩子担任中队劳动委员后,竟然跑到学校要求老师撤下孩子的职务。孩子劳动意识日益淡薄现象,引起专家忧虑。

日前,市少年儿童研究中心对少先队员的劳动观念进行的调查发现,当列出“学习委员”、“文体委员”、“劳动委员”和“宣传委员”,让孩子们选择最愿意担任什么职务时,一半以上选择学习委员,23.6%选择担任文体委员,选择自愿当劳动委员的只有10.1%。多数被调查者对“劳动模范”感到陌生,能举得出著名劳模姓名的寥寥无几,甚至有近一成孩子觉得这个称号过时。关于长大后的理想职业,大多数人表示希望做教师、科学家等“体面”的工作。只有一半的孩子平时帮父母做家务。

孩子为何轻视劳动?教育界人士分析,现在许多家庭崇尚脑力劳动,孩子不仅体会不到劳动的光荣,甚至把摆脱从事体力劳动的命运,当成努力学习出人头地的动力。如当问到“你听到大人说‘不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只能去扫马路’这样的话是什么感受”时,有43.8%的人选择“害怕去扫马路,所以要好好读书”。有的孩子轻视普通劳动者,若父母是普通劳动者,会感到没面子。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责编:snrv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