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
1.农业经济管理的政策和法规,目的在于约束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农户及其他相关单位的涉农行为,最终实现农业和农业经济的持续、高效、快速和协调发展。
2.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已经开发利用和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总称。
3.指中央和地方财政通过预算拨款的方式,无偿或有偿投资于农业领域中的各种资金。
4.指买卖双方在成交后即时或短期内交割,是一种“当面成交、银货两清”的交易方式,是商品物流与商流的同时进行。
5.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是对生产企业创造的净产值的直接分配,参加分配的有企业劳动者、企业集体和国家。
6.是指人均实际消费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数量,着重从数量上反映人们的消费状况。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在传统农业中投入的报酬率低
(2)收入、消费、储蓄和投资以及农业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之间,在相当长时间里逐渐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
(3)在传统农业中,长期形成的经济均衡实际上是指在所有的生产活动中长期建立了一套墨守成规的制度
(4)传统农业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2.基本特征:企业资金按股形成,企业利润按股分配,职工工资按劳分配,企业决策权按人分配。
作用:①明晰了产权关系,确立了企业的法人地位。
②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规模经济的形成。
③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3.①农业区划、农业布局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是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的三个基本环节。
②从时间上综合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③从空间上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
④依据不同地域特点,充分发挥地区优势。
4.(1)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比例不协调
(2)品种单调,几十年一贯制
(3)剂型单一,质量低劣
5.(1)具有统计、记录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2)可以为科学管理和预测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
(3)是制定计划、政策并检查它们的执行情况的依据和标准;
(4)核算具有预警功能;
(5)有助于企业间、部门间、地区间和国家间的经济交流和经济联系;
6.(1)增加国家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优先解决农业固定资产和资源开发投入严重不足等突出问题;
(2)加快发展农用工业,保证农业物质投入增长的需要;
(3)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速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
(4)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提高不同区域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5)建立较为完备的投入机制,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论述题(12分)
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途径总的讲就是不断改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
根据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L=P/t,具体途径就是:
1.增加产量:
①充分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②搞好农业基本建设;
③实现农业现代化,用现代物质技术武装农业
2.减少劳动投入,提高劳动效率:
①合理地配置劳动力;
②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