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在初中数学中,“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涉及哪些内容?其中,“数”为什么不直接并入“代数”之中而采取并列的方式?
12.开展初中“圆”的概念的第一节课的教学,往往需要现实生活中的背景素材,请选择两个加以简要分析。
13.简述分析“以学定教”(即“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
14.在初中数学日常教学中,是否可以开展归纳推理?如果可以,其基本思路如何?
15.举例说明初中数学命题的引入方式主要包含哪些类别?
l6.简述校本教研中的“校本”的基本含义。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7.结合具体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论述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性,即,应该设计怎样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无限不循环性?
18.在初中数学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正面出现的可能性接近0.5”,请设计简要的课堂教学思路。
19.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阐述课后反思的主要内容。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
20.案例:某日在东北某市S中学开展了“负负得正”,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第一次课的课堂教学,出现如下片断: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乘法的含义,提出“2×2表达什么意思”
等问题。(两个2相加)
随后提出(+2)×(+2)即2×2。
那么,你认为(-2)×(+2)可能表示什么意思?(两个-2相加)
如果规定,(+2)×(-2)表示向反方向连续加两次+2,那么,能在数轴上表示(+2)×(-2)吗?
按照这个思路,师生很快得出“负负得正”法则,即,两个负数相乘,将其绝对值相乘所得的积,作为积的绝对值,同号得正。
随后,教师给出计算(-3)×(-4)的问题,一位学生答到:
“结果是+9”,任课教师马上恶狠狠地说道,“多少?没想好不要瞎说呦!”这位学生坚定地说“是+9!”任课教师非常恼火,一位“好学生”回答到“+12,(-3)的绝对值是3,(-4)的绝对值是4,3、4得12,负负得正,所以,结果是+12”,教师马上“大大”表扬了这位学生,同时,狠狠批评了前面那位学生“如此不专心,竟然连3、4得12都不会,简直不可理喻”…
下课后,一位听课者单独找“得+9”的学生聊天,问其缘由,他答道“我绝对不是捣乱,老师,你看,按照老师推导法则的思路,我先在数轴上找到-3对应的点,从这个点开始、沿着-3的反方向即数轴的正方向、连续加4次,每次加一个3,不正好是+9吗?”,…
问题:
(1)你是如何看待上述案例中的“捣乱现象”的?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典型错误发表你的看法。
(2)如果你是这位任课教师,当你听到听课者与“得+9的学生”的对话后,你有何感想?如果让你改进这节课,你该如何修补这个意外环节?
要求:观点要明确;修补的教学环节必须相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字数控制在1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