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不重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
2.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
3.课程目标是教学的具体要求。( )
4.传统识字教学主张先集中识字,后读书。( )
5.提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的是孔子。( )
6.在功能和结构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有差别的。( )
7.中年级观察作文的最佳形式是分格训练。( )
8.语文教学实验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 )
9.口语和书面语是一个动态的复合过程,互动性较强。( )
10.综合性学习不是一种个体性学习。(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20世纪90年代以前,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的理解,主要集中在工具性和_________的关系争论上。
2.语文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_________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
3.目前中国主要的三套小语教材是_________版、北师大版和江苏版。
4.我国_________年正式公布《汉语拼音方案》。
5.现行的阅读课模式有两种,一是知识理解型,二是_________。
6.从听、说、读、写看,语文素养综合体现在_________能力上。
7.让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表现语文学习成就的评价方式是_________评价。
8.关于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新课改中应更重视_________评价。
9.语文教学实验研究可分真实验、_________和前实验。
10.根据调查对象,语文调查研究可分为全面调查和_________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