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自我形象受到个体的空前关注是在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7.个体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指的是
A.年龄差异
B.性别差异
C.民族差异
D.个体差异
18.荣格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划分人格类型其人格类型学说称为
A.性向说
B.独立顺从说
C.机能类型说
D.场独立场依存类型说
19.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桑代克
C.巴甫洛夫
D.皮亚杰
20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其中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是
A.情境
B.协作
C.交流
D.意义建构
21.奥苏伯尔提出了知识学习的同化论。同化论的核心是
A.新知识的增加
B.旧知识的减少
C.新旧知识的转化
D.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
22.以下关于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正确的表述是
A.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其输入与输出的内容相同而程序性知识是活动的,其输入与输出不同
B.从储存来看,陈述性知识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储存而程序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与图式的形式来储存
C.从激活与提取来看,陈述性知识提取速度快;而程序性知识提取速度慢
D.从学习与遗忘速度来看,陈述性知识学习速度慢,遗忘也慢;而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快,遗忘速度也快
23.高斯说,有一条定理,我求证数年都没有解决。终于在两天之前我成功了…,像闪电一样,谜一下子解开了。我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导线把我原先的知识和使我成功的东西连接了起来。高斯所述现象主要体现的是
A.注意的集中性
B.幻想的奇特性
C.逻辑的跳跃性
D.成果的突发性
24.心理学上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的
A.推理现象
B.迁移现象
C.反馈现象
D.归因现象
25,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的一般顺序不正确的是
A.从“他律”到“自律”
B.从“效果”到“动机”
C.从“自己”到“别人”
D.从“片面”到“全面”
26.以下关于学生品德不良的形成原因中,属于客观原因的是
A.父母的溺爱、迁就
B.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
C.道德意志薄弱
D.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27.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提出了自我归因理论将导致活动成败的因素归为稳定性、内外因和可控性三个维度,下列属于可控性维度的是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28.以下关于学习动机发展变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外部学习动机与内部学习动机相互交替和转化
B.成就动机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组成,其组成比率随年龄增长保持稳定
C.主导性学习动机与辅助性学习动机协调作用
D.学习动机可以迁移
29.教师检查教学效果,以确切了解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并以此作为教师查漏补缺,调整、改变教学方法、策略等的依据这主要体现的教师角色身份是
A.教学的设计者
B.教学的执行者
C.教学的监控者
D.教学的评价者
30.影响教学监控能力的最主要的个人因素是
A.教师的动机
B.教师的知识
C.教师的教育观念
D.教师的情绪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