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历年制预算年度
32.财政监督
33.政府收费
34.公债管理的利息率效应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35.假设某年公债累计余额为8万亿元,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0万亿元,试求当年的公债负担率,并判断该指标是否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6.某工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某月购进原材料一批,材料已入库,取得的防伪税控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40万元,税款为6.8万元。该企业同期向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产品开具的普通发票上注明金额为70.2万元(含税价)。试计算该企业当月应纳的增值税额。(其产品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7.何谓外部效应?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财政手段有哪些?
38.简述税收转嫁与供求弹性的关系。
39.简述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特点。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40.试述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意义。
41.试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几种组合模式及每种组合模式的特点。
温馨提示:由于很多试题(主要是主观题),其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甚至是开放的,一道题的解题思路是多种多样的,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该鼓励自考生用多样的思路解题。正是因为如此,在评卷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考生的作答情况,对评分标准进行调整,也正因如此,教育部把国家教育考试靠后的评分标准仍然列为秘密材料。因此教育部不在网上公布答案,请考生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