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特质:
个别人具有的特质是个别特质;某一地区、某一集团中各成员共有的特质属于共同特质。
经常发生的,从外部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行为表现称为表面特质。从许多表面特质中求出相关系数,就可以发现根源特质,即潜在因子。
由身体内部条件构成的特质称体质特质。起源于环境影响的特质称环境形成特质。
动力特质是指个性结构中那些使人趋向某一目标的行动动力,是一种积极性成分。它分为基本动因,能和外能。能是与生俱来的,以动因欲求等替换概念表示。外能是由能所派生的态度、情操和兴趣等。
能力特质:表现在知觉和运动的个别差异方面。
气质特质:是遗传因素之一,它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具有一贯性。
艾森克的个性层次结构论的内容:
艾森克认为个性结构有四个层次。类型水平在最上一层,下面是特质水平,习惯反应水平,特殊反应水平,它们构成个性结构的全部阶层。
说明艾森克的个性维度理论
通过研究,艾森克找出精神异常、神经质倾向、倾向性三个维度。其中精神异常既与神经质倾向无关,也与内、外向无相关,它是独立的维度。因此,艾森克提出可以从两个方面记述个性,一方面是内向与外向;另一方面是神经质倾向,它表现为情绪稳定的一端和情绪不稳定的一端。
对特质论的评价
特质论把特质看成是个性结构,从人的行为特点出发将研究对象的各种变量置于操作程序之中探讨个性。这种方法使长期以来对个性只作描述和讲解的研究从困境中解脱开,开创了探讨个性的新途径。
个性特质论依据人的外部表现,用统计学的相关数依存性原理,作特殊计算处理,能在较短时间了解许多人的个性特征,所得到结果有一定客观性,可作参考。
许多心理学家也对特质理论提出很多质疑:
其一,特质论者研究的结果不能显示个人的全貌,所给予的是一些片断的零散的印象。
其二,以因素分析为基础所得到的特质,其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其三,特质论者认为人们在特质的差异方面只是量的不同,他们只对人们的共同物质作量的比较,因此,很难突出个人具有的独特性特征。
特质论与类型论的各自特点及一致性
特质论和类型论的区别:
第一、 从历史发展上看,二者有先后之别。类型论者渊源于古希腊对个性进行分类的思想,近代以德国为中心得到发展,成为探讨个性的重要理论。“特质”是以美英科学界为中心的研究课题,是在类型论之后兴起的一种个性理论。
第二、 类型论者认为人的个性差异有质的不同,特质论者则认为对人的个性差异,应从量的方面捕捉。
第三、 类型和特质都有各自的特征和界限。类型论强调精神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把个体划入到一定的类型,并用特定术语描述特定类型。类型论者强调个人的类型是能够被观察者观察到的,他们重视各个典型事例的研究,特质论者则认为,个性是由许多特质要素构成的。特质是个人内部所具有,只能通过测验才能找到。
特质论和类型论的一致性:
特质和类型都决定着个体的行动,并表现于行动中,它们既具稳定性又具情境性。特质论者和类型论者虽然按照不同的路线采用不同的方法探讨各自所理解的概念,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穷追个性和性格的实质和特点。
特质论者和类型论者往往用相同的术语记述特质和类型。
艾森克曾明确地提出,类型的研究和通过因素分析研究的特质所得结果是有一致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