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转录加工的要求
1、识记:
(1)转录加工的概念:由于不能将选定的档案原件直接编入汇编送去出版,更不允许在原件上加工,因此,编者将准备收入汇编的档案,抄到稿纸上或复印出来,然后在抄件或复印件上进行加工等一系列编纂工作,这项将档案的原文字符如实转录到其他载体上的工作,称为转录加工。
(2)转录加工的组成:首先将档案原文抄写或复印出来,在抄件或复印件上进行加工,然后誊清成为加工完成稿,誊清稿就是文献出版物的最终定稿。
(3)“抬头”的概念:书写文件时,遇到作者应表示尊崇的名称,绝不能与上文连写,通常写法是:将该名称另起一行,以高于其他行文字的方式书写,或在尊崇的名称前空一格或数格,即为“抬头”
(4)“侧书”的概念:历史档案中,作者在文中涉及到自己的名字时,以小字书于文内右侧以示谦卑,成为“侧书”
(5)“上款”“下款”的概念:现代文中格式中,“上款”指受文者,“下款”是作者,但民国前文书格式恰恰相反。
(6)“并书”的概念:指旧式公文可以用一份底稿同时作为二份或三份正式文件的底稿,方法是除相同部分外,不同部分在一行中并行书写两行或三行字。
(7)“批语”概念:指受文者在阅读文件时所加,表达受文者对本文件的意见或态度。
(8)“批语”种类:行批 眉批 夹批
(9)“标记”种类:文件形成时的文书处理标记 受文者在阅读文件时作的标记
2、领会
(1)原文删节的必要性
A有的档案内容前后重复
B 有的档案内有较大篇幅是和汇编题目无关的内容
C 有的档案内容很好,必须选入汇编,只是其中有部分内容不宜公布,可将不予公布内容删除。
(2)行款格式处理的必要性
历史档案在外形上有着不同于现代文件,更不同于一般书籍的特殊行款格式,在档案文献出版时,没有必要保留档案原件上无用的行款格式,应直接按现在通行的格式转录。
(3)处理批语的要求
A 批语记载了重大历史事件,予以保留
B 从批语中可以了解档案作者和受文者的关系状况,予以保留
C 批语内容重于文件文中,予以保留
D 批语反映档案文件内容承办的结果,或就某一问题作出答复,是主要内容,必须保留
3、应用:转录加工的要求
A 保证历次转录件与被转录件的完全一致,包括初次转录所形成的抄件或复印件与档案原文的完全一致,最后的誊清件与加工完成件的完全一致。
B 要精心抄录,防止因粗心大意而抄错档案原文文字
C 要准确辨认文字,防止因认错字而导致原文转录错误。
四、点校加工的内容
1、识记
(1)点校加工的概念:指编者在将档案原文转录到其他载体上之后,应对档案正文进行标点、分段、并勘误、校正档案原文中讹、夺、衍、倒等文字上的错讹。
(2)句读溯源
(3)校勘对象
2、领会
(1)标点要求
A 反复阅读正文
B 反复阅读而不解其意时不要急于标点
C 掌握文言文讲究对仗工整的特点
D 注意历史公文的结构及用语的特点
a.理清各级衙署之间公文层层照转关系
b.了解各种公文术语的不同用途
c.区分人名及其官衔
d.编者应具备与档案文献内容相关的知识
(2)分段要求
A 文中涉及几件事,几个问题,可各占一段
B 文中虽只讲一件事,但篇幅较长,要按事情发展阶段,或按事件顺序分段
C 公文层层照转部分,可按每层关系分段
D 根据公文结构分段
(3)校勘符号用法
A 讹文,即原文中错别字,以〈〉将正字括于讹文之后
B 夺文,即原文中的掉字,以〔〕将考证出所掉之字补与括号中
C 衍文,即原文中重叠多余之字,用〔〕将多余之字括起来
D 倒文,即原文中文字前后颠倒,用〈〉勾转恢复其字序
E 对于原文中污损残缺之字,以相同数量缺字号□补在所缺之处
F 对于有疑问的文字,可于此字句后加(?),以存疑待考
3、应用:分析“校法四例”的具体内容
A 对校法——以同书之祖本或 对读,遇不同之处
B 本校法——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
C 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
D 理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