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笔讲串讲 >> 教育类 >> 环境心理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2年自考环境心理学重点复习7_第2页

来源:考试网 [ 2012年9月29日 ] 【大 中 小】

  新奇性:个体对刺激的熟悉性。

  名词-高低负荷环境:按照感觉信息量的不同,环境负荷可以分为高负荷环境和低负荷环境。高负荷环境指环境输入的感觉信息量多;低负荷环境指周围环境输入的信息量少。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高负荷环境导致更高的激活水平。

  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

  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

  一些气候现象:

  1、厄尔尼诺:又称“圣婴”现象。它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增温的现象。发生周期约为2~7年。

  2、南方涛动:是指南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海平面气压变化呈反位相的现象。

  3、恩索现象: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二者是与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表现,被合称为恩索现象。

  4、另一种气候现象是由于氯氟烃的使用而导致的臭氧层的消耗。

  5、近些年全球气候出现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

  关于气候与行为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观点?

  气候与行为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家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气候决定论、气候可能论、气候概率论。

  名词-气候决定论认为,气候决定了行为的范围。(谈到气候决定论时,必然会联系到地理决定论。很难把它们分割开,地理位置决定了气候。)

  名词-气候可能论认为,气候对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它限制了行为可能的变化范围。

  名词-气候概率论认为,气候不是导致某种行为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它决定了某些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另一些大。

  实际上,这三种观点并不相互排斥,它们适用于行为的不同领域。

  周围温度与有效温度的区别。

  TX:温度可分为周围温度和有效温度。

  名词-周围温度是指周围环境或大气的温度,是实际的客观温度;

  名词-有效温度是指个体对周围温度的知觉,是个体的主观感受。

  个体对温度的知觉包括温度的物理成分和心理成分。温度的物理成分就是指周围环境的实际温度,温度知觉的心理成分主要指对个体身体内部温度的知觉,也就是对核心温度或深度温充的知觉。核心温度是在37.C左右。它能根据周围环境的温度来自动调节体温,使之与环境相适应。大脑中视丘下部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名词-核心温度:个体身体内部温度]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deng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