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人体解剖组织学》章节重点:第五章
第一节 概述
一、组成
1、消化管(alimentary canal):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2、消化腺(alimentary gland):肝、胰、唾液腺、管壁上小腺体。
二、消化方式
1、物理性消化:由大块→小块;由干→湿;通过咬切、磨碎、吞咽、胃肠蠕动运送下行→排出。
2、化学性消化:复杂的大分子物质(消化)→简单的小分子物质。
三、功能:消化食物、摄取营养、排除残渣及防御、内分泌。
四、消化管壁的一般组织结构
(一)黏膜(mucosa)
1、黏膜上皮(mucosa epithelium) 2、固有层(lamina propria) 3、黏膜肌层(muscularis)
(二)黏膜下层(submucosa):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小动脉、静脉、淋巴管和粘膜下神经丛。
(三)肌层(muscularis)口腔、咽、食管上部、肛门外括约肌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
(四)外膜(adventitia):消化管壁最外层,薄层结缔组织构成。
第二节 消化管
一、口腔(oral cavity)
二、咽(pharynx):口咽、鼻咽、喉咽
三、食管
1、位置及形态 2、组织结构
四、胃(stomach)
1、位置及形态:分贲门部、胃底、幽门部、胃体
2、组织结构:
(1)胃黏膜: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
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层:有大量紧密排列的胃腺,包括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腺体间有少量结缔组织,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平滑肌细胞。
A、贲门腺(cradiac gland):位于贲门附近,由粘液性细胞组成,分泌黏液。
B、 胃底腺(gastric gland):壁细胞、主细胞、颈黏液细胞、未分化细胞、内分泌细胞
C、 幽门腺(pyloric gland)分布于幽门部,分泌粘液。
3)黏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排列方式为内环外纵。
(2)黏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内含淋巴细胞、肥大细胞、血管、淋巴管、粘膜下神经丛、脂肪细胞。
五、小肠:长5~7米,分为三部。
(一)小肠的分部:
1、十二指肠:长25~30cm。呈“C”形弯曲,包绕胰头。
上部:有十二指肠球。
降部:有十二指肠乳头。是胆总管的开口。
水平部:
升部:十二指肠空肠曲与空肠分界。
2、空肠与回肠:
空肠:上2/5,位左上腹部,腔大壁厚,血管多呈红色,运动快,内容物少。
回肠:下3/5,右下腹部,腔小壁厚,血管少呈淡红色,运动慢,内容物多。
(二)小肠的结构特点
1、粘膜层:粘膜和粘膜下层形成半环状的皱襞,称环状襞。表面布满细而密的指状突起,称小肠绒毛。绒毛是上皮层和固有膜组成,上段多而密,下段稀而低。
①上皮层:吸收细胞:有微绒毛,1~2亿个/mm2。
杯状细胞:单细胞腺。
②固有膜:伸入绒毛内,形成中柱,内有一条盲端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乳糜管周围有毛细血管网和纵行的平滑肌。
③小肠腺:固有膜有大量的单管状腺,开口于绒毛底部之间。细胞成分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帕内特细胞(Paneth cell),未分化细胞、嗜银细胞。
2、粘膜下层:十二指肠有十二指肠腺,粘液腺。
3、肌层: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4、外膜:十二指肠为纤维性外膜,其余为浆膜。
六、大肠:长1.5米,分为盲肠、结肠、直肠三部。
(一)结构特点
1、粘膜层无绒毛,大肠腺长而密,上皮层和肠腺中杯状细胞多。
2、有结肠带和结肠袋。
3、肠脂垂。
(二)分部:
1、盲肠和阑尾 2、结肠 3、直肠 4、肛管
2、大肠的组织结构:粘膜上皮:为柱状细胞,分泌粘液,无绒毛;固有层有大肠腺;肌层为内环外纵两层总计集中形成3条大肠带。
七、消化管壁的内分泌细胞与APUD系统:
嗜银细胞为内分泌细胞。机体内广泛区域,消化管、腺。内分泌腺(如甲状腺滤泡旁细胞,胰岛细胞,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垂体前叶细胞),呼吸管道、泌尿生殖管道等
处,有些细胞具有共同的特性:细胞内含胺量高,具有摄取胺前体,并进行脱羧基反应产生肽类物质能力。凡具有这种特性的细胞称为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简称为APUD
系统。能分泌多种激素和组胺及5—羟色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