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考试网 >> 自学考试 >> 笔讲串讲 >> 医学类 >> 变态心理学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2012年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7

来源:考试网 [ 2012年10月6日 ] 【大 中 小】

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

  一、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出生后获得新行为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条件反射和模仿学习,其中条件反射又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巴甫洛夫)

  其一是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即用条件刺激取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反应关系的过程;

  其二是泛化,即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扩展到其他类似情境中去的倾向;

  其三是消退,即在条件反射建立之后,仅由条件刺激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应了。但若继续给予条件刺激物,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加以强化的时候,条件反应的强度就会逐渐下降,直至不再出现条件反应,这时,条件反应便消退了。

  2、操作条件反射

  (1)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制造了一种实验仪器叫“斯金纳箱”。

  (2)在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必须有一个适宜的反应,并且这个习得反应可以带来某种结果。

  (3)这种条件反射之所以被称之为“操作性”的,正是强调了其操作行为会导致某种结果的产生。

  3、模仿学习。学习的产生是通过模仿过程获得的,即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人的行为反应学习了某种特殊的反应方式。

  二、行为模型的基本学习规律

  1、强化。

  (1)用适当的事物来增加反应的强度、概率或频度的过程称作强化。

  (2)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1)正强化是通过提供个体喜欢的事物或奖赏,以增强行为或反应的过程。

  2)负强化则是通过撤消个体希望避开的刺激,来增强某一行为或反应的过程。

  2、惩罚

  (1)惩罚是通过适当的方法压抑、减少或消除某一行为的过程。惩罚也有正负之分。

  3、消退通过终止条件作用而消除其造成的反应的过程称作消退。

  4、泛化与分化

  1)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条件反应会由条件刺激物自然地转向类似刺激物的现象叫泛化。

  2)某一反应只对某一特殊刺激的现象叫分化。它是一个学习分辨类似刺激物的过程,故又称“辨别”。

  5、塑造也称作连续逼近,它是指通过对不断接近目标行为的行为给予强化,最终形成该行为的过程。

  6、示范是通过向学习者提供可仿效的榜样,帮助学习者学会新行为,或矫正现存行为的过程。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deng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