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格局对中国的影响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格局体现在:
1)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
在短时间内,国际帝国主义难以形成足够强大的力量来镇压或干涉各国革命,反法西斯胜利,给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阶级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
2)逐步打破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政治格局。
在此基础上,并逐步形成了美、苏为首的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阵营
2、这样的格局对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战后不久美国拟订了一个准备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计划”,为实现此目标,美国在“节制”苏联势力的旗号下向世界扩张,并把夺取中国,以巩固它在亚洲的地位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为此,美国继续采取自中国抗战后期就确立的扶蒋反共政策,
政策包含:1)在形式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以期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控制全中国。2)从各反面大力加强国民党力量,以期用武力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
总之:无论美国采取什么手段扶蒋反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将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严峻考验。
2. (重点题)抗日战争结束后 共产党建国方案内容
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通过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弄联盟为基础的,团结以期可以团结的力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这一芳案引导中国人民和民族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而为实现国家富强开辟道路的科学建国方案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2、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从其根本阶级利益出发,坚持独裁统治,坚持内战方针,继续走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老路。
3、三种建国方案和两个中国之命运的斗争日益尖锐。
中间路线(第三条道路)及其破灭
●主张: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企图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寻找第三条道路。(他们主张政治上实现英美式的民主政治,但不准地主官僚资本家操纵;经济上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但不容官僚买办资本横行。提示:联系第五章第三党的主张和活动)实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走的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
●结果: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了中国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他们只能在共产党或国民党中选择道路,而不能有其他道路。
重庆谈判: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政治协商会议,指的是1945年至1946年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各民主党派(民盟、青年党等)为抗战后的和平建国大业在重庆召开的会议。为了与1949年后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区别,此次政治协商会议称为“旧政协”,而将1949年后的政协称为“新政协”或“人民政协”。
1946年2月10日晨在重庆较场口发动了目的为破坏政协决议、坚持独裁内战、践踏人民民主权利的一起残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血案。
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和上海学生和平促进会为反对内战,联合发起组成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胡厥文、雷洁琼等11人为代表,以马叙伦为团长,定于1946年6月23日赴南京请愿。
当天上午至当晚7时左右,上海各界群众及请愿代表到达南京下关车站后,即被预伏的大批国民党特务团团围住,分别拥于候车室和西餐厅围攻殴打。马叙伦、雷洁琼等多人被打伤住院,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
3.1947年10月10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正式提出的行动口号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五四指示》: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 该指示决定将减租减息的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五四指示》揭开了解放区土地立法的序幕,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革命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著名的“五四指示”。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西柏坡村举行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于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