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笔讲串讲 >> 教育类 >> 高等教育管理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教育类《教育管理》笔记串讲第五章教育管理行为与教育价值观的选择

来源:华课网校  [2018年3月16日]  【

  第五章 教育管理行为与教育价值观的选择

  1、教育规律与教育理论的关系?

  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教育理论是教育经验和教育实验的抽象、概括,是系统了的理性认识,即教育知识领域的概念、原理的体系。教育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理论能不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客观规律,这就与提出理论的人的态度、感情、立场、知识结构有关系了。理论也是一种认识工具,它帮助人们发现规律、认识规律或自觉的运用规律,把教育管理行为上升到明确的思想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

  2、教育的价值指教育的属性、作用和意义是否能够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人的自我价值能够得到体现。

  3、教育价值观:是指作为社会现象的教育,它的存在与发展对人的生存与生存环境的意义,以及人对教育自身的意义、作用的一种评价的思想体系。

  4、价值和价值观的关系

  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它也是主体人的认识对象,这中间由于认识的对象、认识的目的、认识的方向、认识的形式、认识的内容、认识的性质的不同和满足需要的程度不同,也就形成了不同价值观。这是驱使人行为的动力。

  5、三维空间的教育价值观:把社会需要和人的需要作为两个维度之外,再加上一个时间维。随着时间的转移人和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随着改变,因此,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教育价值观。我们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育价值观,以适应社会需要和人的需要的变化。

  6、以传播历史的传统文化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的行为特点:

  ①以古代的圣贤作为学生的楷模和榜样。

  ②重视教育的选拔功能,教育就是培养少数“精英“,教育是成为人上人的阶梯。

  ③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知识,发展能力,而是改变自己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一种手段。

  ④学习的内容是以古代圣贤的著作为蓝本,学习古代语言和圣贤的遗训为主。

  ⑤在大学里,学术性课程与职业技术性课程是不相容的。

  ⑥教师上课就是照本宣科,不敢偏离“经典”,虽然心是有书,但是目中无人。

  ① 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背诵、模仿、改错。忽视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7、以现实功利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的行为特点:

  ①以现实的利益为目标,以当代创业者、发明家、冒险者、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战斗英雄作为学生的学习榜样。

  ②学习的目的是获得谋生的手段。

  ③学习的内容是人类一切有价值的知识。

  ④在学习方法上改变了传教士式的单纯背诵、模仿和改错的方法。

  ① 在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个别化教学被集体的课堂教学的形式所取代。

  8、课堂教学形式的四大优点是:效率高、质量好、教师在教学中易于发挥主导作用、群体互动。四大缺点:教师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但是,学生之间又是有差别的,对于不同学习程度、学习能力和心理特点的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下难以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经传授书本知识为主,难以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世界是综合的,而教学是分解的;生活是动态的,而教学是静态的。

  9、以开拓和创造未来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的认为:

  ①人类的未来,也就是社会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教育的未来。

  ②信息时代是充满机遇的时代。

  ③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

  10、以开拓和创造未来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的行为特点:

  ①向谁学习 ,以什么人榜样。在信息时代要求做未来人,就要向一切人学习。

  ②教育是人的主体性行为。教育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他人不可替代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提供主体参与的机会和条件,养成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③教育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创新性学习有两个主要特征:预见性学习和参与性学习。

  ④教育时空观的变化。信息时代要求社会一切组织都具有学习的功能,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组织是学习型组织,教育空间由学校扩展到整个社会。

  ⑤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在信息时代,教育的内容要扩展,人的智能结构也要重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也要重新界定。

  ⑥教师观的变化。在信息时代里,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将由单一角色向多元角色过渡,在不同的场合或情景下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

  11、从教育价值观的角度分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

  教育价值观的概念。现在学生出现课业负担过重现象、学生厌学、辍学和择校等现象都和人们的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有关系的。因为社会上还存在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教育问题上还存在用传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受教育者按照工厂化模式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没有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把升学和就业看成教育的两大效率和质量,因此,这样的教育价值观难免不出现这种现象。

责编:zj10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