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一、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状况。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必须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已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没有展开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出现。
德国历史学派的发展时期;
(1)初创时期,以弗里德利希·李斯特为主要代表人物。
(2)历史学派时期,W.罗雪尔是奠基者,希尔德布兰德为向下一阶段过渡的中间继承者,卡尔·克尼斯为其主要骨干。
(3)新历史学派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施莫勒。
二、历史学派的一般特点
1.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强调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否认经济规律在各国间的普遍意义。主张以研究各国特定经济问题为对象的国民经济学来代替古典的政治经济学。
2.强调国家和精神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
3.在经济学研究方法方面,他们反对古典学派倡导的抽象演绎法,而主张以历史性归纳方法代替之。
4.在经济学研究中,否认理论概括的意义,强调对于具体经济问题的资料收集、统计和初步整理工作。
5.他们在阶级立场上,既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也为涉及既得利益的封建残余辩护,千方百计论证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在阶级利益上的一致性。
概括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
历史学派是19世纪40年代,在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适应德国
资产阶级需要的经济与社会学说。该学说的最大特点是否定普遍规律的存在和抽象方法的可靠性,片面强调历史方法的意义;其政策主张是对内提倡经济自由,对外力主保护主义,从而为后起的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该学说对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发生了重大影响。历史学派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40到70年代称为旧历史学派,70年代以后称为新历史学派。
上一篇: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24
下一篇: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