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输血护理中正确的是 ( )
A、核对供血者、受血者的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
B、瓶口开放采集的血必须在4小时内输完
C、输血的最初15分钟以20~30滴/分为宜
D、开始输血前用力将血瓶(袋)内血球和血浆摇匀
E、输库存血时将血温由4℃加温至35℃再用
42、外科休克按病因分为 ( )
A.创伤性休克
B.低血容量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神经源性休克
43、引起神经源性休克的因素 ( )
A.疼痛刺激
B.降压药使用过量
C.组织创伤后,分解产物的毒素作用
D.高位脊髓损伤
E.高热
44、休克进入缺血缺氧期,机体代偿的表现为 ( )
A.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
B.小动脉痉挛,外周阻力增高
C.小静脉收缩,血压维持不变
D.血液重新分布,脑动脉和冠状动脉收缩明显
E.血管外液体进入血管内,血容量得到部分补偿
45、对酸性代谢产物和局部血管活性物质耐受性差的是 ( )
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B.微静脉
C.后微动脉
D.小静脉
E.小动脉
46、微循环淤滞后,其病理变化为 ( )
A.真毛细血管管径变小
B.毛细血管网内的静脉压增高
C.血液浓缩
D.血管通透性降低
E.血压下降
47、休克者最初几小时,其机体释放儿茶酚胺作用 ( )
A.抑制胰高糖素生成
B.促进胰高糖素生成
C.加速肌肉糖原分解
D.加速血糖下降
E.刺激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48、休克时,机体代谢障碍,导致酸中毒,其中Na+、K+的分布为 ( )
A.细胞外高K+
B.细胞内高Na+
C.细胞内高K+
D.细胞外高Na+
E.细胞外高Na+、K+
49、创伤导致休克的因素 ( )
A.大面积烧伤
B.体液丢失
C.强烈的疼痛刺激
D.酸中毒
E.组织分解产生的毒物作用
50、某30%深Ⅱ度烧伤的病人,烧伤后48小时内发生休克,与之有关的因素为( )
A.败血症
B.血浆丢失
C.高热
D.剧痛
E.血浆浓缩
51、休克早期的病人,其变化为 ( )
A.反射性心血管运动中枢兴奋
B.引起微循环灌多于流
C.末梢小血管和微血管持续痉挛
D.组织细胞缺血,缺氧
E.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
52、休克早期,维持血压不变的因素是 ( )
A、交感神经兴奋
B、血液重新分布
C、心率增快
D、外周阻力增高
E、血管活性物质增多
53.休克抑制状态下,血压下降是由于 ( )
A.代谢性酸中毒
B.真毛细血管大量开放
C.毛细血管网静脉压增高
D.血浆外渗
E.局部血管活性物质增多
54.休克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 ( )
A.细胞内乏氧代谢增多
B.肝脏处理乳酸能力减弱
C.丙酮酸生成增多
D.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多
E.乳酸在体内清除率降低
55.休克患者,机体通过代偿,导致少尿的机制是 ( )
A.肾上腺分泌醛固醇增加
B.机体减少Na+的排出
C.血钾增高
D.脑垂体后叶减少抗利尿激素的作用
E.血压降低
56.抢救休克时,用血管扩张剂的作用 ( )
A.解除小动脉和小静脉的痉挛
B.开放动脉短路
C.疏通微循环
D.减少组织灌流
E.增加回心血量
57.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及血管收缩剂的作用 ( )
A.结缔组织的小动脉收缩
B.心、肝、肾小动脉扩张
C.小肠的小动脉扩张
D.皮肤小动脉收缩
E.骨骼肌小动脉收缩
58.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对血管的调节作用 ( )
A.主要兴奋β受体
B.对冠状动脉血管有扩张作用
C.降低外周阻力
D.对小动脉和小静脉有不同程度的收缩作用
E.待收缩压升到10.64-11.97kPa后,需调整滴速
59.抗休克治疗中,使用重酒石酸间羟胺的作用 ( )
A.主要作用于ɑ受体
B.作用较弱而持久
C.肌肉注射10—20毫升后,5分钟左右血压开始上升
D.1—1.5小时升压效果最明显
E.持续时间约4小时
60.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在抗休克治疗中的作用 ( )
A.是β受体兴奋剂
B.缩小脉压
C.增加心肌收缩力
D.不易诱发心动过速
E.使用短效血管收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