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因:劳累、情绪激动、饱食、受寒、急性循环衰竭等。
基本病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症状:以发作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典型疼痛特点:1、部位:主要在胸骨中上段之后,或心前区,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尺侧无名指和小指;偶有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2、性质:常为压迫样、憋闷感或紧缩样感,也可有烧灼感,偶有濒死感;
3、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寒冷、吸烟、心动过速、休克等;
4、持续时间:疼痛出现后常逐渐加重,持续3~5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缓解,可数天或数周发作一次,亦可一天内发作多次。
心电图特点:多数病人出现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压低,有时出现T波倒置,在平时有T波持续倒置的病人,发作时可变为直立。
发作时的治疗:
1、休息(首要措施):发作时应立即休息,一般病人停止活动后症状即可消除;
2、药物治疗: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1~2分钟内显效,约30分钟后作用消失。
用药护理:心绞痛发作时给予病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如用药后3~5分钟仍不缓解可重复使用,每隔5分钟1次,连续3次仍未缓解者,应考ACS(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可能,要及时 报告医生。
十、心肌梗死(MI)
急性心梗(AMI)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严重类型。
先兆:1、发病前数天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2、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最为突出。
3、心绞痛发作硝酸甘油疗效差;
4、心电图显示ST段一时性明显抬高或压低,T波倒置或增高,即不稳定型心绞痛情况。
疼痛: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与心绞痛相似,但程度更剧烈,多伴有大汗、烦躁不安、恐惧及濒死感,持续时间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服用硝酸甘油不缓解。
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熟悉 p214)
解除疼痛:最有效的解除方法:哌替啶(杜冷丁)、肌注或吗啡5~10mg皮下注射。
心梗发生后24小时内不宜用洋地黄制剂,有右心室梗死的病人应慎用利尿剂。
护理诊断有: 1、疼痛:胸痛;
2、活动无耐力
3、有便秘的危险
4、潜在并发症:猝死、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疼痛:胸痛
1、休息:发病12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
2、饮食:4~12小时内流质饮食,随后过度到低脂、低胆固醇清淡饮食,提倡少量多餐
3、给氧:氧流量2~5L/min,
4、心理护理:专人陪伴,多鼓励病人;解释疾病过程与治疗配合;调低监视仪器报警声;烦躁不安者可肌注地西泮是病人镇静。
5、止痛治疗的护理:给予吗啡或哌替啶止痛,注意有无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6、溶栓治疗护理:遵医嘱应用,6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补充:7、病情监护:安置病人入住CCU,连续监护心电图,血压,呼吸3~5日8.协助医生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应尽快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失败6~8小时内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9.遵医嘱应用极化液等其他治疗药物:阿司匹林)
十一、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症,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病因:原发性高血压是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
最常见的并发症:脑血管的并发症。包括各种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病。
血压水平分类和定义(p225 表3-8)
高血压病人心血管风险水平分层(p225 表3-9)理解记忆 知道判断
高血压病人的非药物治疗:
1、控制体重;
2、减少食物中钠盐的摄入量,并增加钾盐的摄入量;
3、减少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和脂肪总量;
4、戒烟、限酒;
5、适当运动;
6、减少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降压药应用原则(书上内容需详看):
1、小剂量开始;
2、优先选择长效制剂;
3、联合用药;
4、个体化。
降压首选药(高血压危象首选药):硝普钠,能同时直接扩张动静脉,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直立性低血压的预防与处理(了解):1、使病人了解其表现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 呕吐等;
2、预防方法;避免长时间站立,改变姿势时动作宜缓慢,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或蒸汽浴,不宜大量饮酒;
3、指导病人在直立性低血压发生时采取下肢抬高位平卧,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健康指导中用药指导(看一下即可 p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