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
1、简述课程设计方面的原则。
(1)选择课程的内容原则。
(2)发展教学方法的原则。
(3)决定课程顺序的原则。
(4)判断学生的优缺点及上述原则的差异性。
2、简述教育目标的构成。
(1)表明学习者行为的动词。
(2)实现目标所需具备的条件。
(3)评价学习者行为的标准。
3、简述文化分析模式的5个阶段。
(1)考察文化固有因素。
(2)分析文化可变因素。
(3)文化的选择。
(4)每个阶段都需要着重考虑心理的问题和理论。
(5)课程组织。
4、确定学校教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学习者本身。
(2)社会的需求。
(3)学校的哲理。
四、填空题
1、教育目标分为3个主要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精神运动领域)。
2、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五、名词解释
1、活动课程:以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作为组织教学的中心而设置的课程。
2、课程(史点豪斯提出):是通过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努力把教育的基本原理、特点传授给学生。
六、论述题
1、试述课程革新的策略。
霍伊尔确定了3种课程革新的策略:
(1)策略A:由权力较大的机构进行课程革新,革新的目标主要是指教育结构内部,交流是单向的,即从权威部门到职业实践者。
(2)策略B:革新的目标是教师集体的态度、价值观和意见。交流是双向的,即在专家和实践者之间进行,但是属于非指导性的。
(3)策略C:革新的目标是单纯变革课程,能够取得专家的支持,交流是单向的,常常由有关课程革新的讲座、书籍及录像组成。
2、试述经验学习方面的原则。
(1)研究及评价学生进步的原则。
(2)研究及评价教师进步的原则。
(3)在不同的学校场所,根据不同的学生背景、环境及同行人员的背景,实施课程的指导原则。
(4)在不同的场所,对不同理解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信息
3、课程设置的方法必须符合哪3个标准?
(1)连续性:即在课程设置上应使学生对于所学的能力或技能有不断重复练习和继续发展的机会。
(2)程序性:即后面的课程必须在前面课程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和深化。
(3)综合性:即横向联系,考虑各种课程的关联性以及学生行为与所学内容的统一和连贯。
4、试述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
首先,课程作为学校育人的规划,是实现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其次,课程是受教育者认识世界的“桥梁”或“中介”。再次,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对其不断评估、不断修改,使之得以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