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金匮要略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金匮要略》巩固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4月21日]  【

(二)多选题

16、虚劳病中,治疗阴阳两虚的方:

    √A、肾气丸             √B、小建中汤    √C、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D、酸枣仁汤             √E、黄芪建中汤

17、黄疸病篇湿热黄疸属热胜者:

A、茵陈蒿汤           √B、大黄硝石汤           C、茵陈五苓散

√D、栀子大黄汤         E、小柴胡汤 

18、桃花汤的组成有:

   A  桃仁         √B  赤石脂         √C  粳米              

   √D  干姜          E  银花

19、葶苈大枣泻肺汤的组成有:

    √A  葶苈孑             B  大戟             C  芫花

    D  甘遂               √E  大枣

栝蒌薤白半夏汤的组成是:

√A、栝蒌              √B、薤白            √C、半夏

D、桂枝                 √E、白酒 

三、词解(每题1分,共5分):

 1、五常——五行。

 2、酸削——两腿酸痛消瘦。

 3、即重不胜——肢体重滞,不易举动。

 4、心悬痛——指剑突下部位向上牵引疼痛。

 5、冒眩——头目昏眩。

四、原文分析:(5分)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

答:论述虚寒胃反的病机。病者见数脉,数本主热,若胃有邪热,当见消谷引食,今反呕吐,是因误汗伤其胃阳,以致胃中虚冷,不能腐熟运化水谷所致。宗气积于胸中,来源于胃中水谷之气。今误汗损伤胃阳,耗损胃气,必然使胸中宗气不足,故曰:“令阳微,膈气虚”。这里的脉数乃胃气虚寒、虚阳浮越所产生的一种假热,故曰:“客热”,其脉数,必虚数无力。

五、简答题(10分)

1、痰饮病的治则是什么?为什么?(5分)

答:痰饮病的治则是“当以温药和之”。痰饮所成,阳气不运为其本。饮由津聚,其性属阴,遇寒则凝,得温则行。既成之后,最易伤阳。若阳能运化,饮亦自消。故病痰饮者,当用温药调和之。温药有振奋阳气、开发腠理、通行水道之功;“和之”表示温而不可太过,亦非专于温补,寓有温药调和之意。此乃痰饮病治本的法则。

2、简述越婢汤证与防己黄芪汤证的异同。(5分)

答:

类别

  主证

汗出

恶风

 病机

 治则

 药物

 同

 异

  原因

越婢汤

风水脉浮汗出恶风

一身悉肿

热蒸汗出

风邪袭表

风水表实挟肺胃郁热

发越水气,兼清郁热。

麻黄,石膏,生姜,大枣,甘草。

防己黄芪汤

身重腰以下肿无大热

气虚汗出

表气虚

风水表虚不固

益气固表,除湿利水。

防己,黄芪,白术,生姜,大枣,甘草。

六、问答题:

1、试述仲景治未病的学术思想(10分)

答:仲景治未病学术思想体现在:(1)未病先防:“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2)有病早治:“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3)已病防传:“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2、在虚劳病篇中小建中汤可治疗哪种虚劳病?为什么?其症状有哪些?(请结合原文说明)(15分)

答:小建中汤用于治疗阴阳两虚偏于阳虚为主的虚劳里急腹痛证。症见:腹痛里急,悸,衄,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从症状上可见阴阳两虚的情况:一是阳虚生内寒而见里急,腹中痛;二是阴虚生内热见悸、衄,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如是阴阳两虚,寒热夹杂,治疗时若补阳则损阴,养阴则碍阳。因此,必须调补脾胃,建立中气才能调和阴阳。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如脾胃虚弱,势必影响气血的生成,气血不足,是导致阴阳失调的主要因素。中气立,则能化生气血,气血生则阴阳可以协调,寒热错杂之证可以消失。本方是甘温与甘酸合用的方剂,而以甘温为主。甘温可助阳,酸甘可以化阴,故其作用可平调阴阳。小建中汤乃建中气之方,本方即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所成。方中重用饴糖为君,以建中气,温中补虚;芍药酸甘,滋阴敛营,补阴之虚又可助饴糖缓急止痛;桂枝温阳通阳,得饴糖辛甘养阳,与芍药同用可和营卫,调理阴阳;生姜、大枣调营卫;甘草补中调脾胃,与芍药同用甘酸化阴。综观全方有温中补虚,和阴阳,调营卫之功。其目的在于,调补脾胃,建立中气,化生气血,并能得以四运,又能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使阴阳得以协调,寒热之证因而消失。

 七、病例分释:(15分)

王××,男,39岁。92年7月15日初诊,自诉5天前因吃冰冻西瓜后,当晚自觉腹痛,腹泻大便6次,自服藿香正气丸后病情未能缓解。见大便色黄,带粘液和血,里急后重感明显,腹痛呈阵发性,胃纳稍减,口干,遂前来就诊。查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略数。体温38℃。

证候分析:湿热蕴结大肠,蒸腐血络,气机阻滞,故见……

中医诊断(证型):湿热蕴结大肠。

    治法:清热燥湿,凉血止利。

方药:白头翁汤

白头翁30  黄连5  黄柏15  秦皮12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