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金匮要略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学考试《金匮要略》模拟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4月21日]  【
 

2.多项选择题

1、《金匮要略》中认为疾病虽有千变万化,然其原因不外乎(  )

A、经络受邪,传入脏腑  B、七情内伤  C、皮肤受邪,血脉传注  D、外感六淫 

E、房室、金刃、虫兽

2、表里同病的治法包括(  )

先表后里  B、表里同治  C、治表为急  D、治里为急  E、先里后表

3、百合病的主要症状有(  )

心烦  B、口苦  C、小便赤  D、脉微数  E、精神恍惚不定

4、下列那项是桂枝芍药知母汤的组成(  )

A、麻黄、白术  B、生姜、甘草  C、防风、附子  D、乌头、细辛  E、川芎、当归

5、虚劳的治疗,往往要注重对下列哪个脏腑的调理(  )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填空题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主之。

脉双弦者,-----------,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有----------------,有----------------,有---------------。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腰以上肿,----------------------------。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

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主之。

病人胸满,--------------------,口燥,----------------------------,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名曰胃反。 

判断题

脾胃阴虚内热明显,见舌红,脉数者,不宜使用小建中汤。(  )

厚朴麻黄汤的组成是:麻黄、厚朴、石膏、杏仁、半夏、生姜、细辛、小麦、五味子。(  )

人参汤用于治疗胸痹病人心中痞气,闷而不通之虚证。(  )

寒疝即属于疝气中的一种。(  )

五苓散与小半夏加茯苓汤均可治“渴欲饮水,水入即吐”,不同点是五苓散可治疗表证。(  )

十枣汤中所有的药物均可入煎剂。(  )

猪苓汤的组成是: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滑石、阿胶。(  )

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  )

越婢汤的组成是:麻黄、滑石、生姜、甘草、大枣。(  )

防己茯苓汤的组成是:防己、茯苓、白术、黄芪、桂枝。(  ) 

简答题

《黄疸病》中阳黄的三种类型如何区别?

试述瘀血的脉象和症状,并分析病机。

如何理解溢饮病的同病异治?

桃花汤、白头翁汤同为治下利之剂,在应用上有何不同? 

病案分析题

周某,女,23岁。素有痰饮,每遇季节变换或感冒即发,作则哮喘气逆,喉间水鸡声,痰多而咳少,形寒。喘剧则不能平卧,苔白脉浮滑。

蔡某某,女,30岁。患胃脘痛反复发作六年,时伴间断性黑便。经X线钡餐透视发现十二指肠球部后部有一黄豆大小的龛影,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经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来诊时上腹部疼痛,常于半夜后痛醒。饥饿时痛甚,食后则舒,按之痛减,喜温,喜屈身蜷卧,疲乏无力,面黄肌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C 2A 3A 4D 5C 6D 7A 8B 9A 10D

11D 12C 13C 14A 15C 16C 17C 18B 19D 20D

多项选择题

1、A、C、E  2、A、B、E   3、B、C、D、E  4、A、B、C  5、C、E

填空题

旋覆花汤。

寒也;饮也。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当利小便;发汗乃愈。

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黄土汤。

唇萎舌青;但漱水不欲咽;有瘀血。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判断题

1、√2、×3、√4、×5、√6、×7、×8、√9、×10、×

简答题

1、

证型

舌苔

主症

治法

主方

湿盛

白腻

倦怠少食,恶心呕吐

清热利水去湿

茵陈五苓散

热盛

黄燥

小便短赤,腹满自汗

清热泻实

大黄硝石汤

湿热俱盛

黄腻

小便短赤,心胸烦闷

清泻湿热

茵陈蒿汤

:瘀血阻滞,气机痞塞,故胸满。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外荣,故唇痿舌青。血瘀津不行,津液不能上濡,故口燥;但病由瘀血,并非津亏,故虽口燥却只欲漱水而不欲咽。此非外感为患,故无寒热之表证;其脉虽大,但脉势不足,往来涩滞迟缓,主瘀血为患;由于瘀血停留于血脉,以致影响气机运行不畅,非饮食停滞,水饮留于胃肠,所以病人自觉腹部胀满,而察外形并无胀满之征。

答:同一溢饮,有外感风邪、内有郁热和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异,故必须同病异治,分别用大青龙汤和小青龙汤。二者区别如下:

方证

证候特点

脉证

治则

大青龙汤

外寒内热,表证重

 

无汗而喘,烦躁而渴,

脉象浮紧,舌苔薄黄

散寒化饮,

清热除烦

小青龙汤

外寒内饮,表证轻

咳嗽气喘,胸痞干呕

脉象弦紧,舌苔白滑

温里化饮

止咳平喘

4、白头翁汤与桃花汤,均治下利便脓血,但两者有寒热虚实的不同。白头翁汤多用于湿热蕴结,气机阻滞之初利,其症以里急后重,滞下不爽,所下脓血色泽鲜明为特征;桃花汤用于虚寒滑脱,气血下陷之久利,以下利不止,滑脱不禁,所下脓血色暗不鲜为主症。白头翁汤治以清热凉血,燥湿止利,桃花汤则温中涩肠以固脱。

病案分析题

1、中医诊断:咳嗽上气

证型:寒饮郁肺

辨证分析:寒饮郁肺,引动伏痰,肺气逆而不降,故气喘咳嗽。痰阻气道,气触其痰,痰气搏击,故见喉中痰鸣如水鸡声。

治法:散寒宣肺,降逆化痰

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射  干15.0  麻黄9.0  生姜6.0   细辛3.0 

五味子12.0  半夏9.0  茯苓12.0  桂枝12.0

白术12.0  甘草6.0

 

2、中医诊断:虚劳腹痛

证型:中阳不足

辨证分析:中阳不足,则腹痛喜温喜按,脾失建运,气血生化无源,则面黄肌瘦。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均为中阳不足之征。

治法:甘温建中

方药:黄芪建中汤

黄芪15.0  桂枝9.0  甘草9.0  大枣5枚

芍药12.0  生姜6.0

 

首页 1 2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