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7分)
1.A 2.A 3.A 4.A 5.B 6.B 7.D 8.D 9.C 10.D 11.A 12.D 13.C 14.B 15.A 16.D 17.C 18.B 19.A 20.D 21.A 22.A 23.A 24.B 25.A 26.D 27.D 28.B 29.D 30.A 31.B 32.D 33.A 34.B 35.A 36.B 37.A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8.ABCE 39.ABD 40.ACDE 41.ABD 42.ACD
三、填空题(每空1分,每小题2分,共6分)
43.新感温病 伏邪温病 44.紫晦而干 肝肾阴竭 45.疏解表邪 透疹外达
四、改错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三甲散加减方主治暑温病后期暑邪未尽,痰瘀滞络之证。
47.暑湿病初起多肺卫受邪。
五、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9分)
48.性质属热的邪气(1分),是导致温病发生的各种致病因素的总称(1分),包括风热、暑热、
湿热、燥热、伏寒化温、温毒、疠气等(1分)。
48.冬季感受寒邪,当时未发病(1分),寒邪内郁日久化热(1分),到春季再发病,这种病邪
称为伏寒化温(1分)。
49.是宣展气机,清化三焦邪热痰湿的一种治法(1分)。用于邪热与痰湿阻遏于三焦而气化失
司者(2分)。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0.首先辨析湿与热孰轻孰重。湿偏重者,多热势不扬,头身重痛,便溏,口不渴,苔白腻。
热偏重者,热势较高,汗出不畅,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2分);其次是辨病位之上、中、下所偏。上焦,多见恶寒发热,头痛胸痞。中焦以脘腹胀满,呕恶,便溏不爽,肢倦,苔厚腻为主。下焦多见小便不利或不通,腹满(1分);再次湿温病中出现的特殊症状和体征,如大便下血等也有重要价值(1分)。
51.连梅汤与黄连阿胶汤都治在心肾(1分)。但前者为治暑温病暑热久羁,耗伤肾阴所致的水
火不济之候,偏于阴损病机,故用黄连,阿胶配乌梅,生地,麦冬,酸苦泄热,酸甘化阴,体现了暑温病后期再用酸泄酸敛的治法(2分)。后者为治春温热伤肾阴,心火炽盛之证。偏于心火,故用芩、连同用,泄心火力量强(1分)。
七、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加减复脉汤、黄连温胆汤、青蒿鳖甲汤均治疗阴虚有热证,然它们所治的阴虚有热三证邪正多少不同。加减复脉汤中皆甘咸寒滋润之品,是以“补阴之品,为退热之用”,故适用于温病日久,下焦肾阴耗损而致的阴虚内热证(3分)。大定风珠在滋阴药的使用上与加减复脉汤同,加入重镇收敛之品,以滋填欲绝之真阴,潜敛欲脱之阳气,故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虚风内动,以及阴虚不能敛阳,阳气欲脱之证。可知加减复脉汤、大定风珠都用于邪少虚多之证(2分)。黄连阿胶汤由滋阴药与泻火药共同组成,刚柔相济,补泻并施,故适用于阴虚火炽证,即阴虚而壮火尚盛者。青蒿鳖甲汤以青蒿、鳖甲为主药,配以滋阴养液、清透余热之品,辛凉甘寒,滋清并用,清中有透,故适用于阴虚而有余邪留伏阴分者(3分)。
54.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和病位浅深:“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既说明了温病卫气营血的一般传变规律,同时也提示了温病的病位浅深和病情的轻重(2分)。在生理情况下,卫气营血代表人体不同的营养物质和功能表现,其分布部位、活动范围、化生过程等有浅深先后之分,因而在病理情况下,卫气营血的传变必然反映出温病发展过程中的病位浅深和病情轻重(2分)。关于温病的传变规律,一般来说,新感温病初起,邪气往往首先侵袭肺卫,表现出恶寒发热等卫分病变;继而邪气多传人气分,影响脏腑的功能,出现但热不恶寒、口渴等症;若进一步发展,可深入营分,耗伤营中阴液,影响心之神明,出现身热夜甚、舌绛、神昏等症;最后可深入血分,耗血动血,导致出血;蓄血或动风等症(2分)。关于温病的病位浅深和病情轻重,一般来说,邪在卫分,病位最浅,病情最轻;邪在血分,病位最深,病情最重;气分证较卫分深重,较营分轻浅;营分证较气分深重,较血分轻浅(1分)。掌握叶氏提出的这一规律,对临床上诊治温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也不可生搬硬套,临证时还须根据具体病情详加判断(1分)。
八、病案分析题(本题10分)
55.病名:伏暑(2分)
辨证:湿热郁蒸少阳(2分)
病机:本证为暑湿病邪郁蒸少阳气分,热重湿轻之候。少阳枢机不利,暑邪内郁,湿邪停滞为其基本病机特点。(2分)。
治法:清泄少阳,分消湿热(2分)
方药:蒿芩清胆汤:青蒿6克,黄芩9克,竹茹9克,半夏6克,枳壳6克,陈皮6克,茯苓9克,滑石6克,甘草3克(2分)。
上一篇:自学考试《温病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自学考试《温病学》精选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