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7分)
1.D 2.B 3.C 4.B 5.B 6.C 7.B 8.B 9.B 10.B 11.A 12.D 13.A 14.A 15.D 16.B 17.A 18.C 19.A 20.B 21.B 22.C 23.D 24.C 25.A 26.A 27.A 28.A 29.C 30.B 31.B 32.D 33.A 34.B 35.C 36.A 37.D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8.ABCDE 40.ABC 41.ABCD 42.ABE 43.ABCDE
三、填空题(每空1分,每小题2分,共6分)
44.叶天士 吴鞠通 45.阳明热毒 太阴风热 46.湿热疫 暑燥疫
四、改错题(改正下列每小题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4分)
46.热陷心包的辨证要点是神昏、肢厥、舌绛。
47.温病过程中发生战汗往往是疾病发展的转折点。
五、名词术语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48.暑热之邪引起肝风(2分),病人出现抽搐(1分)的病证。
49.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1分),包含了属性为风寒的狭义伤寒和属性为温热的温病在内(2分)。
50.是治疗血分证的一种方法。即采取清解血分热毒(1分)、凉血化瘀、养阴三法(2分)合用的一种方法。
六、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8分)
51.温病在病变发展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共性,可以划分为若干个阶段。表现在温邪
由表传里,由浅入深,病情由轻到重,性质由实转虚(1分)。
从温病病程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其病理变化是在温邪的作用下,导致人体卫气营血及三焦所属
脏腑的功能失调及实质损害(2分)。一般来说,在温病的开始阶段是以人体功能失调为主,而在病情严重阶段,就有明显的实质损害,包括腑腑受损和阴液正气的耗伤,甚则引起阴竭阳脱(1分)。
52.营热阴伤,扰神窜络(2分)。要点是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舌红绛(2分)。
七、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3.温病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自表入里:即温邪循卫气营血层次逐渐深入地发生传变,正如叶天士所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这种传变方式多见于新感温病。但如在表之邪直接内陷心包,或由卫而直接传人营血分,则属病情危重(2分)。
(2)由里达表:即温邪自血而营,由营转气的演变过程。这类温病原有伏热自里透外,病情逐渐减轻,虽然发病时病情较重,但因邪有外达之机,所以预后较好。伏邪温病多具这种传变形式。但是温邪在自里达表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再逆向内陷,如邪热已从营分透出气分,又能自气分内陷营分,这是由邪正消长起伏所决定的(2分)。
(3)传变不分表里渐次:即温邪不循卫气营血表里层次的传变。这类疾病不仅在发病时可以卫气、卫营同病,而且在传变时可以同时出现气分、营分或血分的症状,临床上表现为卫气同病、气营(血)两燔、卫营(血)同病,甚至卫气营血俱病的复杂病证。这类疾病发病较急、病情较重、传变较快,如病邪很快内陷营血,则预后较差(1分)。
三焦证候的相互传变: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提出了温病“始上焦,终下焦”的传变规律,即温病一般发生于上焦,从上焦传至中焦,再从中焦传到下焦。如上焦手太阴肺的病变为病程的初期,中焦阳明胃的病变多为病程的中期或极期,下焦足少阴肾及足厥阴肝的病变多为病程的后期(2分)。但由于感邪性质不同,体质类型有异,所以温病三焦病机的发生及演变,不一定都是按照上述程序进行的。例如暑热病邪可直犯心包,未必始于上焦手太阴;湿热病邪直犯中道,困阻脾胃,也不始于上焦;肾精素虚者,邪气伏藏下焦,病起于足少阴;还有其他一些伏气温病也可病于营血分(1分)。
54.张风逵说:“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概括了暑温病在气分阶段的治疗大法。(1分)暑温阳明气分证,未成实者法当辛寒清气,清泄暑热,方用白虎汤(1分);已成实者,法当攻下腑实,用承气汤。暑伤气阴则宜甘寒清热涤暑,益气养阴,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2分);若暑邪已去,气阴欲脱,则宜用甘酸之品益气敛阴,酸苦之品泄热生津,方用连梅汤(2分)。
若腑实已成,则当攻下腑实。暑热化火,生痰生风,则多内陷营血,导致闭窍、动风、动血之变,应分别采用清心开窍、化痰熄风、凉血止血之法(1分)。暑温后期正气耗伤,治以益气养阴为主;余邪挟痰、挟瘀留滞经络者,法当清除余邪,并同时化痰行瘀通络。有后遗症者,除药物治疗外,还应配合针灸、按摩、锻炼等康复疗法(1分)。
八、病案分析(10分)
55.病名:春温(2分)
辨证:气血两燔(2分)
病机:本证为气分之热未解,而血分之热已盛之候。以阳明热炽,里热炽盛,迫血妄行为病机特点。(2分)。
治法:气血两清(2分)
方药:化斑汤加减。生石膏30克,知母12克,生甘草9克,玄参9克,犀角6克,粳米9克。(2分)
上一篇:自学考试《温病学》复习题及答案
下一篇:自学考试《温病学》练习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