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在手术治疗胬肉攀睛方面综合了《千金要方》的割法和《外台秘要》的烙法, 从而提出了割烙法的是:
A.《审视瑶函》 B.《龙树菩萨眼论》
C.《秘传眼科龙木论》 D.《银海精微》
E.《医宗金鉴》
12. 根据五轮学说, 两眦属于:
A. 气轮 B. 火轮
C. 血轮 D. 水轮
E. 肉轮
13. 漏睛疮属于风热上攻型, 症见大眦角处红肿疼痛, 头痛泪多, 恶寒发热者, 选何方为宜:
A. 黄连解毒汤 B. 千金托里散
C. 驱风散热饮子 D. 驱风一字散
E. 竹叶泻经汤
14. 眦帷赤烂, 症见眦角红赤发热, 湿烂刺痒, 脓汁胶黏, 痂壳积聚, 兼见脘腹痞满, 便溏溲赤, 舌苔黄腻, 脉濡数者, 以下列何方治疗为妙:
A. 黄连解毒汤 B. 导赤散
C. 泻脾除热饮 D. 除湿汤
E. 驱风散热饮子
15. 赤脉传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 白睛可见赤丝纵横遍布, 虬蟠旋曲
B. 大眦初起赤脉丛生,渐之红赤高起突出, 向黑睛侵入
C. 眦角皮肤红赤,赤脉呈树枝状自眦头横向伸入
D. 玉粒生于黑睛边缘, 致使黑睛边际似有白膜侵入
E. 白睛与黑睛表面之间呈膜状或条索状粘连
16. 首次提出流金凌木病名并把它与胬肉攀睛区别开来的眼科专著是:
A.《审视瑶函》 B.《银海精微》
C.《目经大成》 D.《秘传眼科龙木论》
E.《原机启微》
17.“此症( 赤脉传睛) 专言脉已挂风轮之重, 非比赤丝虬脉,正在气轮之轻者。”这段鉴别赤脉传睛与赤丝虬脉的论述出自于:
A.《银海精微》 B.《证治准绳·七窍门》
C.《龙树眼论》 D.《洞天清录》
E.《银海指南》
18. 首次提出黄油症病名并认为该病“生于气轮, 状如脂而淡黄浮嫩, 乃金土之湿热也, 不红不肿, 目亦不昏, 故人不求治, 至老只如此。”的医家是:
A. 明代傅仁宇 B. 明代王肯堂
C. 明代倪维德 D. 清代黄庭镜
E. 隋代巢元方
19. 在漏睛与漏睛疮的鉴别上, 主要点为:
A. 对视力的影响 B. 发病部位
C. 患者年龄 D. 患者性别
E. 局部红肿疼痛
20. 漏睛疮溃后漏口难敛, 脓汁稀少, 面色苍白, 神疲舌淡苔薄白, 脉细弱, 宜用:
A. 黄连解毒汤加减 B. 托里消毒散加减
C. 驱风散热饮子加减 D. 白薇丸加减
E. 明目羊肝丸加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 一) A型题
1. D 2. A 3. A 4. A 5. B 6. D 7. C 8. E 9. E 10. D
11. B 12. C 13. C 14. D 15. C 16. C 17. B 18. B 19. E 20.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