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
1、正常眼看近视物时,是如何调节的?
(1)晶状体的调节:当看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睫状肌收缩,导致悬韧带松弛,晶状体由于其自身的弹性而变凸,折光能力增大,从而使物像成像在视网膜上。
(2)瞳孔的调节:看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瞳孔缩小可减少入眼的光线量并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视网膜成像更为清晰。
(3)双眼球会聚:当眼注视近物时,发生两眼球内收及视轴向鼻侧集拢的现象,称为眼球会聚。可避免复视的发生。
2、简述视网膜两种感光细胞的分布及其功能特征。
视网膜存在两种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分布特点:人视网膜中视杆和视锥细胞在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愈近视网膜周边部,视杆细胞愈多而视锥细胞愈少;愈近视网膜中心部,视杆细胞愈少而视锥细胞愈多;在黄斑中心的中央凹处,仅有视锥细胞而无视杆细胞。
功能特征:与上述细胞分布相对应,人眼视觉的特点正是中央凹在亮光处有最高的视敏度和色觉,在暗处则较差;相反,视网膜周边部则能感受弱光的刺激,但无色觉且清晰度较差。
3、声音是怎样传入内耳的?(声波的传导途径)
声波通过气导和骨导两条途径传入内耳。
(1)气传导:①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此为主要气导途径。
②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空气振动→圆窗→内耳。
(2)骨传导:声波→颅骨→耳蜗管壁→内耳。
4、简述行波学说
基底膜的振动从蜗底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其幅度也随之逐渐加大,直到在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大值时,振动即停止前进而逐渐消失。
对不同的频率的声波刺激,基底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不同。频率越低,最大振幅所在部位越靠近蜗顶;频率越高,其最大振幅所在部位越靠近蜗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