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诊断性评价
1.根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以心理学的方法和工具为主,对学生个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异常或障碍、以及学生的成长环境进行描述、分析、归类、鉴别、评估的过程。
2.心理动力理论
2.将个体的发展看成是一系列连续的发展阶段,在其中的每一个阶段个体都要解决一些冲突,对这些冲突的合理解决就意味着个体的发展与成长。
3.间歇强化
3.不定期的强化来维持某种行为,而不是每次出现该行为就予以强化的方法。
4.追踪研究
4.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称纵向研究。
5.社会技能操作缺陷
5.具有各种行为技能,但却不能在可接受的水平上表现出来。社会技能操作缺陷是由于某些社会性行为的操作缺乏足够的次数,与缺乏作出这种行为的动机或机会有关。
6.塞耶(Thayer)会议
6.1954年召开,这次会议促进了有关培训、证书颁发和业务思想的形成。
四、简答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6分,共16分)
1.简述对儿童和青少年在学校中的适应性行为进行评估的理论基础和评估方法.
1.(A)理论基础
A.对于5-17岁的人来说,掌握知识的能力是一项关键的发展任务
B.社会文化团体对学习能力的预期和强调是非常普遍的
(B)评估方法
A.广泛收集和考虑各种各样信息,包括教师访谈,收集累积资料的考查
B.对课堂作业进行的抽样检查,课堂观察
C.团体标准化成就测验的结果,个体成就测验结果,诊断测验结果,其他 的信息测量
2.简述学校心理学产生的动因.
2.(1)义务教育使儿童在校的比例和年限增加,由此带来了许多问题。
(2)身体缺陷和心理缺陷的儿童大量存在。
(3)特殊教育的出现。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学习障碍儿童的个性、社会性特征.
1.自我概念差、自我评价低。他们把自己在学业自我、一般自我和非学业自我方面的表现都看得比正常儿童低;
在归因上存在消极倾向,他们不相信自己会取得成功,很少将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更多地归于外在不可控的因素,而对于失败,则归因于自己缺乏能力;
在社会信息知觉上偏于消极、敌意。
知觉准确性差,对社会情景、言语与非言语社会交往信息的理解能力较低,对他人的意图与观点的意识与理解都比较困难;
在社会关系的知觉上,他们把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都倾向于低估。
2.论述我国建设学校心理学的必要性.
2.(1)我国学生人数多,有问题的学生也很多。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身心素质都很重要,特别是心理健康。
(3)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