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简述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案要点】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2.说明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答案要点】需要和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差别。需要是一种刺激,人的活动动机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如有了某种需要,人就会想办法满足它,从而产生活动动机;但需要产生之后,并不一定就成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变成动机往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处于萌芽状态的需要,能使有机体产生不安之感;需要增强到一定程度,会使人产生一定的愿望;而愿望变成动机的过程还需要有一定的诱因条件,才能为满足愿望而采取行动去达到一定的目的。
3.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要点】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1)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 (2)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丰富深化积极情感,疏导消极情感; ( 3)平衡儿童的情绪,积极情绪得到巩固、深化,消极情绪得到疏导; (4)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发展其社会性行为。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请论述幼儿的思维与幼儿活动之间的关系,并请说明如何创设活动的环境。
【答案要点】人的思维与人的实践活动分不开,幼儿的思维发展更是如此。幼儿的思维是在同周围现实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的各种活动,一方面,要针对幼儿思维的特点去组织幼儿的活动;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思维。
(1)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征与幼儿的活动。幼儿思维概括能力的发展主要处于形象概括的水平。幼儿不易掌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应该理解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特点,尽可能为幼儿提供易于理解的概念,在实际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
(2)问题情境与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阶段常常对许多事物表示好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幼儿能否对事物进行思考、是否有思考的积极性,依赖于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的活动能否成为幼儿的问题情境,这与问题的选择有很大关系。为了发展幼儿的思维,教师所组织的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思维水平,符合幼儿思维的特点。
(3)幼儿的提问与幼儿的思维。由于提问是幼儿思维活动的积极表现,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提问,对幼儿的提问“闻问则喜”,为幼儿的思维活动创造宽松的气氛,培养幼儿思维的热情。
(4)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与幼儿的活动。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直接感知的玩具与活动材料;其次,为幼儿提供活动与操作的条件与机会;再次,在活动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较多形象可爱的玩教具,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向具体形象思维水平过渡,并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能力。最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事物的认识兴趣,组织丰富的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
2.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答案要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遗传、生理成熟、环境和教育等。
(1)遗传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幼儿正是在这种生物的物质前提下形成了自己的心理。遗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遗传为幼儿心理发展提供最基本的自然材质,正常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它规定了每个儿童心理不同发展的可能性。
(2)环境和教育因素。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指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作用。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发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环境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遗传素质仅仅是物质前提。没有环境的影响,心理发展不会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与方向的重要因素: 首先,社会生活条件与教育水平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的水平; 其次,儿童与成人的交往活动对儿童心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再次,具体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影响幼儿比较多的具体环境主要有家庭、幼儿园、社会托幼机构和电视等各种媒体。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4分)
孩子已经2岁零7个月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总是让妈妈弄不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妈妈的脑际。前几天,妈妈和孩子一块坐在院子里乘凉,孩子看到深蓝的天幕上那如洗的圆月、调皮地眨巴着眼睛的星星,非常兴奋,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可小孩哪里知道劳累了一天的妈妈的心思。妈妈说:“天黑了,该睡觉了……”,“月亮为什么不睡觉?”、“那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孩子的反问让妈妈惊讶!妈妈和孩子一块到大街上,他极不愿意让妈妈拉他的手,总是那样不听话。最让妈妈担心的是平坦的道路他不走,却偏偏一摇三晃地走那凸凸凹凹的地方,正如在饭桌上,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不过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妈妈把做好的饭菜刚送到饭桌上,还未来得及解围裙,孩子却一脸认真地说:“妈妈,
你辛苦了。”
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
(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答案要点】(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 比如,①提出“星星为什么还眨眼睛”、“月亮为什么不睡觉”,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象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 ②“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妈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
(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应注意: ①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比如,走凸凹不平的路,既要防止摔伤,又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认知兴趣。 ②对于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 ③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