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医学类 >>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3月17日]  【

  五、简答题

  39. 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总目标中小学心理辅导课程的总目标是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和训练,调节中小学生的心理机能,开发其心理潜能,让学生懂得自我心理保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其人格健全发展和心理素质全面提高,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

  40. 请对学校心理辅导中常用的影响技术加以简要说明。

  学校心理辅导中常用的影响技术包括指导、解释、自我开放、和影响性摘要等。(1)指导:指导就是辅导人员直截了当地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和如何说。这是对来访者独具影响力的技术之一。(2)解释:解释就是为来访者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某种看法,或者说,是辅导人员依据某一理论架构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困扰做出合理化的说明,从而使来访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自己的问题,并进一步改变其思想、观念与行为。(3)自我开放:自我开放又称自我暴露或自我揭示,是指辅导人员说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及生活等与来访者共同分担或分享。(4)影响性摘要:影响性摘要是指辅导人员将自己所谈的主题、观点、意见等信息,经整理组织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给来访者。

  41. 简述使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

  心理测验是心理测量的工具或手段。所谓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们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1)正确认识心理测验:正确认识心理测验是科学使用心理测验的前提;(2)保护测验内容,防止滥用测验;(3)做一名合格的测验者,维护心理测验的声誉;(4)根据测验的目的与对象特点,选用适宜的心理测验;(5)应慎重地解释与使用心理测验的结果。

  42. 简述呼吸调节法及其原理与方法。

  呼吸调节法是处理情绪波动的有效方法,通过深呼吸,可以使波动的情绪及时稳定下来。呼吸调节法原理: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快速呼吸会使体内进入大量氧气,呼出大量二氧化碳,可是如果二氧化碳呼出过多,会使血液中的为二氧化碳失去平衡,时间一长,会使中枢神经迅速做出抑制的保护性反应。这时,如果采用加深或放慢呼吸频率方法,一段时间内,就会起到安静情绪的作用。呼吸调节的方法:首先,呼吸要和动作一致,在呼吸时配合身体的动作。其次,坐端正,身体放松,做深呼吸。要掌握住四点:一是必须分阶段地一次一次做下去;二是吸足气后,不要立即呼出,要尽量使这口气一直沉到腹部;三是绝对不要勉强用劲、乱用或用劲过大,否则便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四是让呼吸与脉搏同步,如果以脉搏的跳动次数为标准,那么,吸、止、呼的比例平均为1:4:2.

  六、论述题

  43.试述个别心理辅导的操作步骤及每个步骤需要完成的任务。个别心理辅导的操作步骤:学界对心理辅导的操作步骤的一种观点认为:它分为开始、指导与帮助、巩固与结束三个阶段。(1)始阶段需要完成三项任务:即建立辅导关系,掌握学生材料,进行分析诊断。建立真诚、信任、接纳的辅导关系,是心理辅导的起始点和基础。这要求辅导人员在初次会谈时,向来访的学生进行简明扼要的自我介绍,对辅导的性质、限度、角色、目标以及特殊关系等向来访者做出解释。掌握来访者的资料,包括来访者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班级、家庭、社会生活背景、自身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也包括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进行分析、鉴别、诊断。从中确定心理问题的性质、程度,并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2)指导与帮助阶段有三项任务:制定辅导目标、选择辅导方案和实施指导帮助。制定的辅导目标必须是双方共同努力、相互交流并最终达成的一致目标,有针对性,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一致,目标具体可行。根据制定的心理辅导的目标,选取相应的辅导方案,按照要求该方案明确做什么、怎么做,并告之来访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在选择方案和制定计划后,立即进入实施指导与帮助过程,需要根据不同辅导方法的不同要求,灵活运用观察、倾听、影响等技术,提高来访者的自知力,促其人格的完善、成长和问题的解决。(3)巩固与结束阶段需要完成巩固效果和追踪调查两项任务。巩固辅导效果是,辅导人员需要向来访者指出其已经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和来访者一起对心理问题和辅导过程作一个回顾总结,指导来访者将已获得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追踪调查在结束后的数月至一年间进行,可以要求来访者填写信息反馈表,或者约来访者定期前来面他,或者访问他人等。

  44请说明什么是行为强化法的奖励和惩罚,以及采用奖励和惩罚应该注意之处,并结合我国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你自己对奖励和惩罚两种方法的观点。

  (1)行为强化法是教师运用强化手段来巩固学生良好行为和消除不良行为的一种方法。强化是指任何有助于机体反应概率增加的事件,主要有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由于负强化和惩罚的效果不稳定,教育中多采用正强化。

  (2)奖励是指施与行为之后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的事件,是一种正强化。奖励可分为社会性奖励、物质性奖励和活动性奖励。社会性奖励包括微笑、赞扬、拥抱、亲昵、抚摸等,这种奖励对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有效;物质奖励是用可消费的物品作为强化物,如食物、音乐、玩具、图片、代币等。活动奖励是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作为强化物,如自由时间、跳皮筋、踢球等。具体使用何种强化物要根据学生个人爱好而定,并且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奖励。奖励时应该注意:奖励的行为是具体的,奖励的选择遵循多次奖励仍不满足为原则,鼓励学生自我奖励。

  (3)惩罚是只为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在学校,一般有两种类型的惩罚。第一类惩罚是在不良行为发生后,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以减少受罚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批评、讲稿、记过,甚至开除学籍等。第二类惩罚是在不良行为发生后,取消学生喜爱的某种刺激以减少受罚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如扣除行为得分,暂时收回某种奖励或暂时取消参加某种娱乐活动的权利等等。除此之外,让学生学会自我惩罚。运用惩罚时应注意:(1)避免不适当的惩罚,如体罚或变相体罚;(2)惩罚应有很强的针对性,重罚其事,轻责其人;(3)惩罚伴随说理教育,以提高惩罚效果;(4)力戒惩罚后又立即给予奖励。

  (4)我国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很多学生在家中受到的物质性奖励几乎到达泛滥的地步,需要培养的是他们的社会性奖励,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品质。(可以自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首页 1 2 3 4 尾页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