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目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
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参考答案: C
2: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P294)
3: 参考答案: A
4: 参考答案: B
5: 参考答案: A
6: 参考答案: A
7: 参考答案: B
8: 参考答案: C
9: 参考答案: A
10: 参考答案: D
11: 参考答案: C
12: 参考答案: D
13: 参考答案: C
14: 参考答案: A
15: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P43)内部感觉的信息来自身体内部, 机体觉告诉我们内部各器官所处状态,如饥、渴、
胃痛等。
16: 参考答案: A
17: 参考答案: A
18: 参考答案: B
19: 参考答案: D
20: 参考答案: C
二、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 参考答案: 信度: 即可靠性, 是指多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一个好的测量工具, 对同一事物
反复多次测量,或由不同的人使用,其测量结果应该保持不变。
2: 参考答案: 近因效应: 是指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 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的现象。
3: 参考答案: 是指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4: 参考答案: 是在客观上并不存在而由主观认识产生的轮廓。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参考答案: 答: 由于人们在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生长环境和所接受教育等方面都不相同,人
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等在智力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智力的差异表现在:
(1)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极其不同。
(2)每个人智力的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由于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心理品质,它可以分解
成许多基本成分,用单一的智商分数是不足以表明智力的特点的。
(3)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多数人是稳定发展,有些人表现出早熟,也有些人大器晚成。
(4)智力的团体差异,如性别之间的智力差异,还有不同职业、种族之间的智力差异。
2: 参考答案: 答:人格形成的原因有:
(1)生物遗传因素。研究认为,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因人格
特征不同而异, 通常在智力、 气质这些与生物因素相关较大的特征上,遗传因素较为重要, 而在价值
观、信念、 性格等与社会因素关系紧密的特征上, 后天环境因素更重要。在个体发展过程中, 人格是
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及难易。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后天形成的一些人格特征。社会文化因
素决定了人格的共同性特征,它使同一社会的人在人格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3)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 它对人格具有很大的塑造力; 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
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
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
(4)早期童年经验。研究认为,人格发展的确受到童年经验的影响,但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
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来决定人格。同时,早期经验是否对人格造成永久性影响因人而异。
(5)自然物理因素。 心理学家认为, 自然环境对人格不起决定性影响作用, 更多地表现为一时性影响,
自然物理环境对特定行为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在不同的物理环境中,人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
点。
3: 参考答案: (P121~122) (1)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想象的特征是:
①新颖性;
②形象性。
4: 参考答案: 答: 在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问题的讨论中, 历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
种观点强调内在的先天的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后天的环境因素对个体发
展起着决定
性影响作用。
事实上,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既有先天的, 也有后天的。我们既要承
认遗传素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它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前提条件, 同时, 也不能盲目夸大它
的作用, 而忽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可见, 个体先天的遗传素质仅仅为个体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
能性, 个体只有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 才能够使先天的素质得以正常发展。 先天的因素与后天
的因素、遗传的因素与环境的因素是在相辅相成中发生作用的。
5: 参考答案: 答: 三存储模型是当前得到公认的记忆系统。 该模型认为记忆加工有三个不同的阶段,
它们分别是感觉记忆、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一般情况下, 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 如果
这些信息被注意, 它们则进入短时记忆。 同时,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如果需要保存,可以经过复述存入
长时记忆。
6: 参考答案: 为了解释颜色对比现象,黑林提出另一种颜色理论, 称拮抗理论,也简称四色说。他
提出人眼对光反应的视觉基本单元是成对组织的, 有红、 绿、 黄、 蓝四种原色, 加上黑与白共成三对,
在光波影响下起作用。
每一对的两个要素如红与绿、黄与蓝,其作用相反,具有拮抗作用,表现是当其中一个停止作用后,
另一个就激活。所以先看红色,后像就是绿色。
拮抗原理也能解释颜色互补现象。 如果产生两种颜色的光波相混合, 结果出现灰色, 即这两种颜色互
补,或称为互补色。 互补色在色环上的位置基本相对, 红与绿、黄与蓝是互补色。根据拮抗原理,互
补现象是由于两个互补色以相反方向刺激同一视觉单元, 结果相互抵消而造成的。 这三对相互拮抗的
活动已得到研究证明。它们不是在视网膜上,而是在视神经通路中途的神经结细胞发生的。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1、 2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案者,以前1小题计分, 8分。 第3小题必答, 10
分。共18分)
1: 参考答案: 答:智力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毫无疑问,影响人的智力的因素很多。一般而言,一方
面智力受个人先天的生物因素的影响, 如来自父母及家庭的遗传, 另一方面, 智力也受个人的后天因
素的影响, 这主要包括家庭的环境、 结交的伙伴、学校教育等等。这些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往往交织在
一起,共同影
响智力的发展过程与水平差异。
(1)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
当我们看到一对父子时, 我们常常为他们长得酷似而惊叹。 人们也常说: “他真像他的父亲(或母亲),
他的一言一行简直和他父亲一模一样。 ” 子辈与父辈的相像一般称为遗传现象, 由生物学因素或基因
决定。
智力和身高、相貌一样具有遗传性。人的智力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呢?心理学家和行为遗传学家
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这些研究说明: 家庭间环境的影响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相反, 遗传的影
响却随年龄的增加而越来越大。
(2)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家庭收养研究同样为我们了解环境对智力的影响提供了证据。 大量的收养研究表明: 被收养儿童的智
商与养父母的智商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 由于他们与养父母在遗传上没有任何相似, 所以只能将这种
智商的相关归因于环境的影响。同理,对于生活在同一家庭中遗传上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
他们的智商间也有一定的相关。
(3)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学校教育对儿童在智力测验上的成绩有显著的影响。 是否接受教育的儿童, 以及接受较好和较差教育
的儿童的智力之间存在着差异,很容易得到证明。
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 一种最明显的方式就是知识的传授。 学生通过系统地接
受教育,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 而且也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 能力不同于知识、 技能,但又与
知识、 技能有密切关系。 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 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在
学校中, 课堂教学的正确组织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经过长期训练, 学生思维和言语能力有明显提
高。 “强师手下出高徒”,也说明了教育、训练对发展能力的意义。吸引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小组、绘
画小组、体操小组等, 丰富校内外生活内容, 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在课外活动小组中, 常常会
涌现出许多小发明家、 小气象家、 小农艺家、小画家, 这对他们能力的发展和一生的事业都将产生深
远的影响。 学校教育能促进多种智力技能的发展, 并且各种智力技能在不同儿童身上的发展水平是各
不相同的。 如何实现因材施教,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是教育工作者也是心理学工作者最迫切
的任务。
(4)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 智力当然也不例外。 离开了实践活动, 即使有良
好的素质、 环境和教育, 能力和智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 关于这一点, 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早就
指出 “施用累能” , 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 他说: 齐的都城世代刺绣, 那里的平常女子都能刺绣;
襄地传统织锦,即使不聪明的女子也变成了巧妇。这是因为天天看到,时时学习,手自然就熟练了。
同时, 当今社会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要通过学校里知识的接纳, 更多的要在
社会实践中实现。 同时, 社会也呼唤多种不同的能力,或者说多元智能,要想使自己的多种能力同时
得到发展和提高,也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实现。
2: 参考答案: 答: 李画师女儿别出心裁解决难题的思维活动在心理学上称为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
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具有求异性、独创性、实用性的特点,并需要创造想像的参与。
知识无穷, 人生有限。 所以创造性思维对于人们的发明创造、工作、 学习乃至生活都有重大意义。培
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他们将来为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建功立业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呢?研究认为,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2)发展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指的是依据一定的知识或事实求得某一问题的各种可能答案的思维。
也称辐射思维、 求异思维。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是测定创造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和独特三个特征。
①流畅性:即发散量大。表现为反应迅速,思路流畅,能在较短时间内表达出较多的东西。
②变通性:指思路灵活,随机应变,触类旁通,不受定势的束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 因而能产生超
常的构思。 例如 “非常用途测验” 有一题要求被试者在八分钟内列出红砖的所有可能用途。 一学生答:
做门槛、压纸、支书架、钉钉子、磨红粉等;另一学生回答:盖房子、筑围墙、修烟囱、铺路面等。
很显然,后者仅限于建筑材料,变通性小;前者指出许多不同的用途,变通性大。
③独特性: 能用前所未有的新观念、 新角度去反映事物,有超乎寻常的见解。如史丰收在小学四年级
就提出了计算能否从高位算起的问题。
发散思维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应从上述三种特性上加以衡量。
(3)还要兼用其他思维,如集中思维,直觉思维。
(4)提倡多思与首创精神,因为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在于创新,标新立异。
3: 参考答案: 答:首先,要认清焦虑状况。即要认识焦虑的症状,如身体的、思维的、心理的,分
析焦虑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
其次,要坚持克服焦虑的三个原则,即不回避、正面迎战和做记录。
第三,要学会放松自己。日常有效放松方法有深呼吸,或者在引起焦虑的情况发生前做好准备。
第四, 要运用想像减轻焦虑。 通过想像可能出现的焦虑情景, 放任自己体验焦虑,慢慢就可以与焦虑
共存了。
第五, 要进行理性思考。 如原本是想 “这考试太难了, 铁定完蛋!” 结果异常焦虑。 若换一种想法 “这
考试的确很难,但我会尽力而为”,结果就会乐观许多。
最后, 要接受专业治疗。 当焦虑严重干扰了人的正常生活, 就应该求助于正规咨询机构,进行有效的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