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examw.com/index/logo.png)
一、填空题答案:
1. 病毒、细菌、真菌 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单殖吸虫、复殖吸虫、线虫、绦虫、棘头虫 蛭类。
2. 病原、宿主 环境; 潜伏期、前驱期 充分发展期; 完全恢复、不完全恢复 死亡
3. 毒力大小、存在状态和数量多少;机械损伤、夺取营养、分泌有害物质、压迫和阻塞以及其他疾病的媒介。
4. 高,低;低,高;缺氧严重,轻度缺氧
5. 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注射法、浸泡法、口服法和喷雾法。
6. 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特异性、异物性、大分子胶体性、结构复杂性和完整性
7. 染料类和制霉菌素;醛类、酸类、卤素类、和氧化剂(或表面活性剂)等;硫酸铜、硫酸亚铁、敌百虫(小苏打或硫双二氯酚)等;生石灰、熟石灰和沸石粉(白云石粉、活菌)等。
评分标准:每答对1个空给0.5分,共30分
二、名词解释答案
1. 非特异性免疫: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的生理防御功能(1),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与异物都有排斥和屏障作用(1)。
2. 增生:指因细胞数量增多(1)而引起的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1)。
3. 抗体: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受抗原刺激后(1),在体液中出现的一种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球蛋白(1)。
4. 炎症:指动物对各种致病刺激物引起损害作用(1)而表现的一种保护性反应(1)。
5. 中间寄主:幼虫时期寄生的寄主(2)。
评分标准:每个名词解释2分,要点按答案括号内的分数给分,每点内有小错误则酌情给分。
三、是非题答案
√、×、√、×、√、√、×、×、×、×
评分标准:每题1分,答对给分,答错不给分,共10分
四、简答题答案
1. 第1题答案如下:
(1)药物悬挂法:又称挂袋(篓)法,将药物装于袋或篓内,挂于饵料台,以预防疾病的方法。
优点:操作简单、用药省、对水影响小; 缺点:只能局部消毒灭菌。
(2)浸洗法:放入药液中浸一段时间、苗种消毒、转池、网箱等常用
优点:用药省、对水质危害少; 缺点:对水体病原无作用、操作稍繁
(3)全池泼洒法:将药物兑成一定浓度后全池泼洒。
优点:对病原杀灭彻底; 缺点:用药大、危害水生生物、污染环境
(4)口服法:将药物拌饵投喂.
优点:操作方便、可杀体内病原。 缺点:重病者无效、水体病原无效
(5)注射法:包括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
优点:药效好; 缺点:操作难、易伤鱼、幼苗无法使用
评分标准:本题共10分,每答对1种方法给1分,每答对1种优点或缺点给0.5分。
2. 第2题答案如下:
答:以异形吸虫为例,其生活史和防治方法如下:
(1)生活史:成虫(鸟或哺乳类消化道) → 卵(小塔螺吞食) → 毛蚴 → 胞蚴 → 两代雷蚴 →(出螺入水,侵入鲻科鱼类肌肉)尾蚴 → (鸟或哺乳类食病鱼)囊蚴 → 成虫
(2)防治方法:
1) 驱鸟,以鱼投喂哺乳类时要煮熟;
2) 以0.7ppm硫酸铜杀灭椎实螺;
3) 以水草扎成把子诱捕椎实螺并将其杀灭。
评分标准:本题共8分,答对生活史给5分;答对防治方法给3分(每小点1分)。生活史回答不全或防治方法回答不准确酌情扣分。
3. 第3题答案如下:
(1)赤朝发生的原因有:1)海水中营养盐类增加;2)海水中有机质、维生素、铁、锰等微量元素增加;3)水温升高;4)适宜的盐度和 pH值。
(2)赤潮防治方法:1)加强赤潮检测预报和重视海域环境保护;2)改善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3)以硫酸铜或粘土等杀灭赤潮藻类。
评分标准:本题共7分,每答对1点赤朝发生原因或赤朝防治方法各给1分。
4. 第4题答案如下:
1. 孢壳;2. 囊间突起;3. 极囊;4. 极丝;5. 极囊核; 6. 胚核;7. 嗜碘泡;8.胞质;9.褶皱
评分标准:本题共7分,正确绘出粘孢子虫的完整结构给3分;每正确标示出1个结构的名称给0.5分(该部分最高给4分)。
四、应用题答案
答:
(一)治疗方法:对于病毒性虾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3分)
(二)预防措施:对于病毒性虾病,目前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综合预防
1. 切断纵向传播:
选择健康无病亲虾繁殖虾苗( 观察形态、检测活力和抗逆水力;用核酸探针等试剂盒或PCR检测);(1.5分)
培育SPR和SPF种苗;(1.5分)
2. 防止横向传播,避免病原的交叉感染
1)养殖水体彻底消毒,消灭水体残留病毒性病原;(1.5分)
2)有效杀灭和隔离蟹类等对虾病毒性病原的横向传播媒介;(1.5分)
3)有效控制养殖过程中换水的水质:
a. 实行原水养殖;(1分)
b. 增设沉淀池和贮水池(约占养殖水面的1/3-1/5)(1分)
3. 加强养殖管理,控制养殖水体水质(水环境和病原):
1) 清池:冲洗→ 暴晒→翻晒3次以上→池底消毒(生石灰)→进水、消毒→培藻(1.5分)
2)加强水质管理,控制各种水质指标(pH值、盐度、DO、透明度、硫化氢、氨氮等)位于安全范围;(1.5分)
3)加强池塘管理: a. 增设贮水池和沉淀池;b. 充气系统(数量、方式、位置); c. 进排水系统(1.5分)
4)饵料管理:a. 保证饵料质量(质优,添加多维和中草药等);b. 准确计算用量,勿过量。(1.5分)
5)定期水体消毒和添加有益微生物等水体生态改良剂。(1分)
评分标准:本题共18分,要点按答案括号内的分数给分,每个小点回答不完善的则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