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

各地资讯
当前位置:华课网校 >> 自考 >> 模拟试题 >> 农学类 >>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文章内容

排行热点

自考《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点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来源:华课网校  [2017年2月9日]  【

  3.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集中体现,深入回答了文化建设中带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指明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进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而不能搞多元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坚持在指导思想上不搞多元化。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和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不同层次的问题,前者是指现实社会中各种思想存在的状态,后者是指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社会思想的多样并不等于这个社会占支配地位的思想就要多元,社会思想的多样化并不排斥意识形态领域的有序化。一方面,由于经济成分和利益格局的多样化,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思想认识水平、文化道德修养等不同,一个社会的思想必然是多样的。但同时,在任何国家和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价值观和指导思想都是由其起主导作用的经济基础决定的。指导思想一元化,正是这一规律的反映。

  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成分多样化,并没有改变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就决定了意识形态领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利益关系日益多样化,各阶层、各群体的具体利益有所不同,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总体上是一致的,必然要求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因此,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统一起来,在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前提下,坚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引领、整合社会思想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5.改善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当前,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成为改善民生中最紧迫的问题。请谈谈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和途径。

  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党中央提出的“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就是要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只有坚持不断地改善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解决利益平衡和利益兼顾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促进社会和谐。民生问题是一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大问题,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我国民生的现状:目前中国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问题之一。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重要意义:1.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政府的行为和能力是否可以被人民所认可。2民生问题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密切的关系。3民生问题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否合理。 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途径: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人为本,实现人民的愿望,把改善民生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事业等有关民生方面的投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3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有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也是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要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使之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主导力量。4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对经济宏观调控,稳定物价。通过调整税收政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积极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责编:zhangjing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