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措施有(BCDE)
A.刑罚个别化 B.制定明确而通俗的法律
C.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 D.奖励美德
E.完善教育
32.犯罪现象的属性是(BCDE)
A.悖逆性 B.文化性
C.社会性 D.政治性
E.历史性
33.犯罪社会原因是决定个体犯罪的(AC)
A.外部条件 B.内部条件
C.客观条件 D.主观条件
E.主客观综合条件
34.加罗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包括(ABC)
A.杀人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重婚罪
E.交通肇事罪
35.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状况是(CD)
A.常规性犯罪增加 B.反革命案件增加
C.统计上的犯罪数量不高 D.事实上的犯罪严重
E.成年人犯罪严重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中预防
3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38.文化
39.李斯特
40.观察法
41.群体性犯罪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
43.简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关系。
44.简述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关于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特点。
45.简述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应注重的问题。
答案:42、答: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学科。首先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
1研究目的上的区别
2研究内容上的区别
3研究方法上的区别。
43、答:
1定性研究是指对事物质的方面的研究定量研究是指对事物量的方面的研究。
2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
3定量研究是定性研究的深化。
44、答: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认为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多数至少具有下列两个以上的特点
1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有犯罪者或行为、品德不端者及酒精中毒者
2父母一方或 双方死亡、离婚者、被遗弃者
3父母愚昧无知或者知觉上有缺陷及因病不能管教者
4父母性格简单精暴、专制偏爱或对子女过分干涉过于严厉、放任、嫉妒邻里居室过密与近邻或亲友不和者
5 人种与宗教的差别、习惯不同或是收养子女及收容单位教养不良者
6失业、工资收入低或在共同劳动中受到经济压迫者等等。
45、答: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必须从治本角度有针对性地抓住以下几点
1公民自防意识的培养与树立。
2犯罪预防社会责任的分解与落实。
3义务预防力量的挖掘和利用。
4犯罪高危人群的管理和控制。
5 公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改革。
6加大对现代防范科技手段的运用和推广。
7对城乡结合部犯罪预防和控制的重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46.试论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
答:1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既可表现为被害人向犯罪人的转换即正向转换又可表现为犯罪人向被害人的转换即逆向转换。
2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类型可以分为防卫过当型、报复型、认同型、堕落型、双重角色型、暴力循环型。
3①防卫过当型。②报复型。③认同型。④堕落型。⑤双重角色型。⑥暴力循环型。
47.根据“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的原理,从理论上试析犯罪原因。
答:
1根据“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的原理对犯罪原因具体可理解为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凡能够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与抑制犯罪产生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前者的合力与后者的合力之差的现象和过程。
2其内涵的具体含义是①特定时空环境既包括阶级社会的历史条件又包括具体犯罪的环境和条件。②构成犯罪原因的因素具有促发犯罪和抑制犯罪的两类不同的性质。③上述两类因素虽然复杂但作用的性质和方向一致的便形成合力两类合力之差在犯罪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与否的真正原因。④两类不同因素多而复杂它们在相互作用中都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在相互作用的联系中完成犯罪或不犯罪的过程。